![]() |
|
|||
天津北方网讯:走在河西区的大街小巷,会发现近年来这里一直在发生着变化,街道越来越整齐,市容越来越漂亮,人们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
2012年河西区提出用三年时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努力提升软实力,以创建文明城区为抓手,向着经济更繁荣、社会更文明、科教更发达、设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的首善区目标迈进。
创建文明城区两年多来,变化的不仅仅是环境。创文,到底给河西区带来了什么?
改变的是服务,换来的是发展
近日,河西区行政许可服务大厅迎来了天津瑞高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送来的写有“服务热情办事高效”的锦旗,感谢他们的热情服务和真诚帮助。这家公司是由三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设立的,企业在筹建过程中,遇到了人员、注册资金、经营场地等诸多困难,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了解了他们的难处后,积极协调工商、税务、质检、公安等职能部门,为其开通了“绿色通道”,专人领办,最终该公司在以3万元最低注册资本、“零首付”、注册地点物理分割等政策的帮扶下,成功登记设立。
创建文明城区,到底和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在创建文明城区中,河西区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促发展、惠民生、上水平”活动,协调解决发展难题267个。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持续提速增效,新设立企业实现“四证一章”三天办结。为民服务网络日趋完善,群众难题得到协调解决。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政务公开质量稳步提升。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制度,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创新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方式,深化电子监察试点工作,政府为民服务意识和公信力、执行力显著增强。随着智慧河西建设的顺利推进,3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4G网络覆盖率全市领先,重点公共场所、商务楼宇基本实现无线局域网络覆盖。
工商河西分局注册科科长宋春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向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快捷的审批服务,工商河西分局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准入程序。要件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企业,原来要1.5个工作日内取得营业执照,现在1天办结,当天就能领照。
服务,是文明的一部分。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与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为区域经济体提供良好的服务,这就是文明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河西区通过创建文明城区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软件”上做文章,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改变的是环境,提升的是心气儿
粉刷一新的外墙、环境优美的社区花园、崭新的体育器械,龙江里小区旧楼改造工程让社区居民觉得好像搬到了新家。居民韦小荻说:“我从上大学就来到天津,看着天津一点点地变美。要说最直观的感受,还是居住环境的明显改善。小区里老人和孩子的笑脸,就是对‘美丽天津’最好的诠释。”
城区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创建文明城区,以创建惠民为宗旨,作为提升城区管理能力、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综合手段,为群众提供舒适便利、可持续发展的城区环境,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河西区创建文明城区工作着眼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去年完成旧楼区居住功能综合提升改造小区81个、381万平方米,6.8万户居民受益。整修16条道路两侧楼房381栋、平改坡46栋,实施4个重点地区、70条道路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活动。
同时,完成生态城区建设行动计划。城市绿道1.1公里试验段建成。新建提升改造公园4个,新建改造绿地54.3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9.54%,绿地率达33.56%,人均公园绿地7.64平方米。完成46个居住小区、281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惠及居民5万户。
如今,市民们会发现,河西区新建、翻修的公园越来越多了,路边道旁的植被越来越密了,冒烟的烟囱越来越少了,河里的水越来越清了,居住环境越来越舒服了。这些,就是创建文明城区给环境带来的变化。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影响着人的文明程度。如今,在河西区的大街小巷中,乱扔垃圾的少了,捡脏护绿的多了;随地吐痰的少了,文明劝阻的多了;纵容宠物便溺的少了,自备收集盒的多了。居民们不但成为环境的自觉维护者,还主动动手装点家园,用茹景俊老人的话说,“社区、楼门就是咱的家,现在家漂亮了,咱的心气儿也高了。”
改变的是生活,升华的是文明
春节过后,随着第一棵桩顺利入地,河西区规模最大的区级国办养老院破土动工。面对社区养老这一百姓关心的难题,区领导亲自落实院址、研究规划、征求老年人意见。家住尖山街名都新园社区的孟大爷高兴地说:“听说这座养老院配套齐全,设施完善,今后我们老年人住进这里那生活就越来越踏实了。”
说一千,道一万,创建文明城区工作到底能给群众带来哪些实惠才是大家真正关心的焦点。
河西区以“惠民工程”为切入点,给出了答案——文明创建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地改善民生,改变老百姓的生活!
创建文明城区以来,河西区教育进一步优质均衡协调发展——2013年,新建提升改造幼儿园和学校5所,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100%,截至去年,为78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就学问题。
整体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配套改革,继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价格比“十二五”初期平均下降50%以上。居民健康管理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65%以上。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低保、特困救助标准,推进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投入使用。
美丽社区建设不断推进——社区居委会管理实现全覆盖,15个社区达到全市美丽社区建设标准。优化便民商业布局,建成连锁化社区菜店10家。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3个、社区食堂2个。
“仓廪实而知礼节”,创建文明城区实实在在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改善,伴随而来的是居民文明素养的提高,让老百姓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这片热土,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共同向着文明和谐的目标前进。
文明创建,看似仅仅是软实力,然而却“似软实硬”。河西区创建文明城区的“秘诀”是“功夫在诗外”,不单纯为创建而创建,而是将各项工作纳入其中,以“软实力”的优化,带动硬指标的进步与民生的发展,从而换来了全区上下和谐的增进、凝聚力的提升,这又反过来促使文明创建水到渠成。在这一来一往循环间,推动的是发展,获益的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