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3月19日,天津市教委召开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是形成惠及全民公平教育的有效途径。滨海新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加强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等方面体现均衡发展的要求,均衡配置教师、设备、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一、规范招生办法,促进生源均衡
严格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意见》(津教委[2015]1号)文件精神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范招生办法,实行“阳光招生”。按照区域内小学毕业生的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划定每所初中校的招生范围,建立区域内小学对口初中直升、填报志愿和随机派位相结合的招生制度,让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和重点班。按要求落实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比例。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建立与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平台对接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认真做好相关数据的采集和日常的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学生流动状况。
二、落实达标要求,提升办学水平
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相应的公办学校学位。严格执行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导向,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按标准要求,为每所中学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着力加强农村学校校舍改扩建,完善功能教室、文体活动场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育人环境,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办学经费,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三、建立发展共同体,加快学校发展
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本着“校际联手、多方联动、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工作思路,有效开展相关工作。在合作过程中通过交流学习、互动互帮,结合各自学校实际将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加以提升,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各共同体由领衔学校校长任组长,负责共同体活动设计和组织落实,分层组建由校长、副校长、学科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不同专题研究组织,制定工作规划,确定研究专题,定期开展专题研究活动,通过教学、教研、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带动,帮助薄弱校领导、教师尽快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实现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一是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轮岗、教师交流制度。建立区域内校长轮岗、优秀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区教师到农村校任教等,引导部分超编学校富余教师向偏远农村缺编校流动,努力改善偏远农村校教师待遇。二是依法加强对教师资格的认定,严格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强化对教师培训交流,完善考核管理等,加强对区域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五、建设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是共享优质资源最好的载体,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本较低、便捷高效的途径。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覆盖区域所有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加强名师、名校、特色优势学科等教学资源开发,实现优秀课程和教材共享。积极推进优质校开放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输送到农村和边远薄弱校,以信息化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六、完善评价体系,把好发展方向
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评价体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落实减负政策,严禁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组织集体补课或上课,加强对学生的分层辅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不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标准,构建多元评价标准,对薄弱校的办学水平实行发展性评估。定期对区域内校际间的差距进行调研、分析,正确引导,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