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王清贵是东丽区金钟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工作26年来,始终扎根基层一线,面对城乡结合的复杂环境,恪尽职守,走村入户。今天,就来听听他的故事。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脚步加快,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增多,处于维稳一线的王清贵,坚持以耐心、诚恳贴近群众,成为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金牌“调解员”。从89年开始干调解, 50多个口都得管。人家诉求这方面咱必须把这块做完,对政策理解不理解咱都得做工作,耐心细致地化解。
2010年7月,南何庄村民杨某因妻子工伤没有得到合理赔偿到街道上访,希望政府给予救助。通过仔细询问,王清贵得知杨某妻子在村里企业上班第一天班就摔折了腿,赔偿的金额没有达到满意。王清贵多次往返于企业、司法部门,积极协调问题,维护了上访群众的正当利益。 “前几年有个工伤的问题,摔腿了,我说有什么事我给你做工作。最后挺满意,得了钱了最后拿一万谢谢我,我说用不着,我就是干这个的,我也为你负责也为公家负责。
虽然已是一位年近退休的老干部,但是王清贵常常讲“工作有退休年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退休年龄”,始终坚持站一天岗、负一天责,努力把好信访稳定关。同事宋泽雨说:“做群众工作中特别的和蔼可亲,所以我们都亲切的称他‘贵儿大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和贵儿大爷同时在外面接待一名群众,情绪比较激动,经过了一天的调解,总算安抚了群众的情绪,已经商定哪天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因为这个事比较复杂贵儿大爷需要回去查文件。群众说先回去,但是发现自己没有钱,天已经晚了,贵儿大爷二话没说从口袋掏出钱给叫辆车,我当时特别感动,觉得这才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无论刮风下雨,周末夜晚,对于王清贵来讲,群众有困难就是工作的号角。面对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债务官司、群众上访这些别人眼里的“麻烦事”,王清贵从未退缩,始终把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说:“特别调解家庭事,服务这方面我就爱下去到户里化解的不少,经我调解百分之九十都能调解成功。我现在岁数大了,确实看我挺辛苦的,有时还赔钱,有时差个一两千我说没事这钱我给花,僵着也不值当的。有时老太太来了没钱我说没事我给送家去,一年也挺多的,得调解七、八百起。”
二十六年风风雨雨印证了王清贵心系群众的质朴,,他用自己多年如一日的勤勤恳恳,不断夯实金钟街的维稳基石,雕刻出“人民公仆为人民,人民公仆人民爱”的形象。同事徐虹说:“他的工作方法其实跟好多人是不一样的,有好多上访的群众顶着一脑门子官司来的,清贵主任表现得特别不着急,特别客气,让对方都急不起来。在对方特别激动的时候,他就好像乡里乡亲的口气,通过这种撤一步的处理方式,上访群众激动的情绪慢慢的就好了。过程中不知道他们聊的什么,走的时候都跟主任拍着肩膀就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