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辖区面积9.98平方公里,目前坐落7座投入运行的地铁站,每1.43平方公里一站的密度,让和平区位列市内六区地铁覆盖密度之首。2016年起,4号线、7号线两条地铁线路相继启建,和平区“十三五”期间将再添9座地铁站,平均密度将达到0.62座/平方公里。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作为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和平区的交通压力不言而喻,轨道交通不仅有助缓解交通,同时也巩固了三大传统商业聚集区——小白楼商圈、营口道商圈与和平路商圈。和平区如何借助轨道交通的建设,还将打造哪些经济发展带,提升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和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何鹏接受本报专访,进行详细解读。
16座地铁站覆盖全区
带动商圈经济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和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4.9亿元,区级财政收入达97.6亿元,均在中心城区拔得头筹。和平的繁荣离不开地铁,地铁的发展也离不开和平。“十三五”的五年,是本市轨道交通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和平区破解发展制约、拓展增长空间的关键期。
今年起,沿海河一线的4号线开工建设,设东南角、多伦道、大沽北路、曲阜道四个站点。同时,鼓楼、福安大街、海光寺、六里台、八里台等五个7号线的站点也将陆续启建。未来,16座地铁站将覆盖和平各个重要节点,带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惠及民生发展。
结合地铁站点布局
打造三条经济“大动脉”
未来五年,和平区结合地铁站点布局,着力打造三条经济发展“大动脉”。与地铁1号线并行的“南京路商务商贸带”,吸引金融、物流、中介等高端产业与互联网等新兴企业,2020年亿元税收楼宇将超12栋。7号线建成后,将助力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平园为核心的“卫津路科技创新带”,重点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培育壮大一批众创空间。地铁3号线辐射的“海河综合经济发展带”,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载体资源,吸引高端产业集聚,“位于该发展带的天河城城市综合体将于年底开业,与恒隆广场毗邻,地上八层,地下五层,建成后将成为集零售、百货、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规模单体购物中心。”何鹏介绍。
融合“快”地铁“慢”历史
提升六个文化街区
悠久的历史文脉和浓厚的营商氛围,是和平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为更好地用历史聚人气、聚商气、聚财气,“十三五”期间,和平区将着力提升改造六个历史文化街区,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脉,讲好历史故事,做大历史文章,在整修建筑、美化环境的同时,进一步调整业态,引进一批符合“五高”产业定位的优质企业,丰富商业设施和功能,打造历史文化展示区和高效经济产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