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春节黄金周 2006年“五一”黄金周
天津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
北方网消息(记者霍艳华 摄影马成 通讯员何立强 郝静文 何倩):10月7日,“十一”旅游黄金周在欢乐、和谐、喜庆、红火的热烈气氛中圆满结束。黄金周期间,天津旅游接待总人数达386.96万人次,全市旅游观光购物综合总收入22.29亿元,均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
|
| 中外游客逛津城 |
据天津市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386.96万人次,同比增长9.64%。其中,本市居民游本市的人数为253.01万人次,同比增长10.98%;接待外地来津游客133.95万人次,同比增长7.19%。其中,北京来天津旅游的人数达到52.72万人次,同比增长10.62%。7天长假,本市居民到外埠旅游人数达到67.74万人次。
“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市旅游观光购物综合总收入22.29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旅游总收入达到10.34亿元,同比增长14.13%。
今年“十一”旅游黄金周,突出特点和亮点是: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稳中有升,逐步成熟;景区景点、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四大旅游支柱产业持续高涨,效益激增;城乡对流、京津对流、南北对流、出入境对流增势强劲,形成气候;商业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密切合作,互促共赢。以海河、滨海为重头戏的津城新貌游成为“十一”黄金周的主旋律,以蓟县农家乐旅游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游空前火爆,以魅力名镇杨柳青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游成为亮点,“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已经显现,天津已逐步成为广大中外游客理想的城市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
海河旅游观光越来越火
|
| 海河游船游客爆满 |
随着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堤岸景观、园林景观、道桥景观、建筑景观、灯光景观等新景观和新景点脱颖而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已基本形成,海河观光带对游客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十一”期间,天津旅游部门组织了“海外朋友游海河、观名桥”活动,并推出了“秋波潋滟海河亲水游”系列特色旅游项目和海河新貌游7条精品线,深受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游客的欢迎。7天长假,每天到海河风景区休闲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各类游船、游艇几乎全部爆满。
每日一景:纵览津城新面貌
|
| 古文化街戏曲表演 |
“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12个主题板块中,海河沿岸的古文化街“老城津韵”板块和五大道的“欧陆风韵”板块最能体现天津独有的城市特色。黄金周期间, “古街·新人结良缘”——中国传统婚庆表演、中华茶艺表演、“欢度国庆、海河之夜”音乐会等活动,以及新开业的古文化街民俗文化馆、百年老字号“官银号”等新景点吸引了众多中外游人。据统计,“十一”长假7天,游览海河观光带的客流量高达10余万人次,充分体现了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对旅游业的巨大拉动效应。而在海河附近的五大道英式风情区“十一”期间也是游人如织,随处可见打着小旗的旅游团队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游客们高兴地乘坐观光马车欣赏风格各异的小洋楼和市容市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外国游客兴奋地说:“游览五大道真是‘一地游九国,一日看百年’!”黄金周期间,“五大道风貌建筑博览游”日接待量突破万人次。
天津传统五大道旧貌换新颜(图片专题)
滨海旅游品牌越做越大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新区在国内外的地位与声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关注滨海新区、游览滨海新貌渐成新潮。国庆期间,以“秋意盎然滨海浪漫游”为主题,推出的滨海风情游、滨海新貌游、出海观光游、海鲜品尝游四大系列旅游活动精彩纷呈。人们前往滨海新区游海港、逛外滩、登航母、看大沽炮台、出海当渔民,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秋游图。汉沽区葡萄文化旅游节办得红红火火,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今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又一新亮点。汉沽7天共接待中外游客17万人次,同比增长28.8%。
|
| “蓝宝石公主号”的到来为天津带来3千余名外国游客 |
声势浩大的龙舟盛会和英国“蓝宝石公主”号大型豪华邮轮来津极大地活跃了滨海新区黄金周旅游市场。刚刚开放的航母科技馆、锚缆仓和俄罗斯风情歌舞表演成为游航母的新项目。节日期间,滨海航母主题公园共接待中外游客近7万人次。另外,保税区汽车城、开发区滨海金融街、紫云公园、绿岛公园、泰达植物园等体现滨海新区发展风貌的城市景观吸引了大量游人参观游览。长假期间,塘沽区共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17%。
乡村游民俗游越来越旺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新成果及国家旅游局开展的“中国乡村游”主题年活动,今年“十一”黄金周,天津旅游部门推出了“秋实累累田园采摘游”系列旅游活动,把传统的乡村旅游资源和最新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优化组合起来,引领“十一”乡村旅游的新时尚。
蓟县农家乐旅游最为火爆。毛家峪长寿度假村新开发的天然奇石观赏、攀岩、彩弹射击等特色旅游项目和新建成的木制结构房屋、特色民间建筑,形成了集游乐、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吸引了大量本市市民和外国人、外地人。周边的西井峪、仁义农家、郭家沟等农家乐旅游专业村,分别推出了写生摄影、皮影、草编、根雕等特色乡村旅游新产品,使前来领略田野风光、感受农家风情的游客逐日递增。节日期间,蓟县农家乐旅游共接待中外游客14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845万元。
天津乡村旅游生机勃勃 农家乐“乐”坏农民
今年,蓟县的盘山风景区新建了盘山塔林、万松寺和挂月峰观光索道等旅游项目,黄崖关景区的夜景灯光工程填补了夜间观赏长城的空白,这些都成为了今年“十一”蓟县旅游的新热点。据统计,长假7天蓟县共接待中外游客84.41万人次,同比增长11.83%;旅游观光购物综合总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22.8%。
|
| 民俗风情浓郁的黄包车 |
西青区民俗旅游格外诱人。节日期间,旅游部门举办的首届“庆国庆、迎中秋”民间艺术展、花会展演及民间艺人绝艺表演等14项系列活动,引得八方游客慕名而来。石家大院名宅民俗游、杨柳青文昌阁名宅名阁游、峰山药王古寺古刹宗教游、霍元甲纪念馆名侠铭志游成为了西青旅游的主打产品,接待人数屡创新高,7天中西青区共接待中外游客65万人次,同比增长10%。另外,津南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大柳滩庄稼院、第六埠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农业园区推出的采摘果蔬、休闲垂钓等乡村旅游项目,也让游客尽享了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大型旅游活动越办越好
|
| 黄金周金街购物人流如织 |
“十一”前后,天津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海河旅游节暨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魅力金秋民俗周•古文化街旅游节、水上公园天津光雕狂欢节、第六届金秋旅游休闲购物节、第十四届渔阳金秋旅游节、金秋杨柳青民俗旅游节、汉沽葡萄文化旅游节、第三届热带植物观光园金秋版纳旅游节等10余项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活动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效果之好均创历史之最。同时,借助第三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第五届天津国际汽车贸易展览会、纪念建国57周年大型书画展等活动,天津旅游部门加大宣传天津力度,促进了人流、财流、信息流的涌动。据统计,仅上述各项大型旅游活动直接吸引游客超过百万人次。
入境游入市游越来越多
|
| 黄金周期间出境旅游人数日益增多 |
随着“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提前实现和“三步走”战略的整体推进,津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旅游大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今年,各级旅游部门和各旅行社把城市建设新成果转化为旅游新产品,设计推出了一系列津城新貌游精品线,着力拓展入境游、入市游市场,从而促使来津的外国和外地大型旅游团队、旅游包机、旅游专列、国际邮轮越来越多。黄金周期间,天津各旅行社共组织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泰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旅游团队230多个;接待了来自上海、广东、福建、山西、南京等地的旅游包机46架次,旅游专列15列,豪华邮轮1艘,来津旅游团队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地域之广是近年来所罕见的。而由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团队也多达210个,新马泰、日韩、港澳游仍是大众首选,欧洲游参团人数同比增长1倍多。此外,外地来津自驾车游同比增长20%。
|
| 婚庆旅游市场火爆是今年“十一”黄金周突出的亮点 |
节日期间,天津各星级饭店餐饮收入同比增长了12%,客房平均出租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据统计,全市星级饭店7天共接待结婚新人400多对,举办婚宴5600多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成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