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重庆加大打击黑车力度(资料图片)
起源于重庆的“出租车罢运风波”,近期以来似乎成了一种传染病,从重庆传到海南三亚和甘肃永登,最近又传到了云南大理的长途客运行业。纵观几起“罢运事件”,直接原因是承包金过高、“黑车”过多抢走了生意等,根本原因则是利益分配不合理、驾驶员的利益受到损害。
尽管以绑架公共利益为自身维权的行为并不可取,但“的哥”和长途客车司机们看来也实属无奈,他们找不到有效的利益诉求反映渠道。频繁发生的罢运事件给客运行业管理敲响了警钟,不趁此时向行业积弊开刀,谁能保证“罢运传染病”不会传得更广?
“罢运事件”此起彼伏,司机利益受损害是根本原因
近段时间以来,“罢运事件”成了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的热点,引发这一轮舆论热潮的是“重庆出租车罢运风波”。
11月3日早晨起,重庆市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车实行集体罢运,驾驶员纷纷对加气难、“黑车”泛滥、停车点少等表示不满,而最令他们不满的则是:出租车公司收的“份儿钱”过高。据驾驶员反映,每天上交公司的“份儿钱”高达400元左右,而自己辛辛苦苦跑上10个小时,只剩下四五十元的纯收入,养家糊口都成了困难。
在政府责成出租车公司下调“份儿钱”之后,持续2天的“重庆出租车罢运风波”才宣告平息,出租车客运秩序恢复正常。
几天之后,“出租车罢运事件”几乎同时在海南省三亚市和甘肃省永登县发生,原因仍然是承包金过高、“黑车”泛滥等。永登县出租车罢运一天后就恢复了运营,三亚的“罢运事件”则持续5天,期间有15辆正常运营的出租车被打砸,三亚市交通局局长等人为“罢运事件”引咎辞职。
又过了几天,“罢运”风潮传到了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主角变成大理州县际客运班车的驾驶员。从18日早晨起,部分“挂靠”在大理交通运输集团的个体司机因不满公司一项新规定而集体罢运,造成大量乘客滞留,全州的县际客运秩序一度濒临瘫痪。
参加罢运的司机李先生反映说,大理交运集团几个月前出台一项文件,计划对“挂靠经营”的客运车辆逐步调整为“客车全部产权归公司所有”,这项文件将逐步“吃掉”个体司机对客车的产权,同时彻底“封杀”客运班线经营权的流转市场,对个体司机的直接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罢运的司机到大理州政府集体上访,在州政府责成大理交运集团停止执行相关文件后,“罢运事件”宣告平息,从21日起全州客运秩序恢复正常。
此外,广东汕头、东莞等地近日也发生了小规模的出租车“罢运事件”。纵观各地发生的“罢运事件”,直接原因是承包金过高、“黑车”泛滥、税费和罚款过多等,但总结起来,根本原因都是行业利益分配不合理,驾驶员利益受到损害。
闹事才会重视?应建立正常的利益诉求反映渠道
出租车和长途客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驾驶员“集体罢运”,实际上是绑架了公众的利益,以向政府和公司争取自己的权益。这种维权方式固然不可取,但驾驶员们看来也实属无奈,他们纷纷表示,问题不是没有反映过,只是没有引起重视,一直得不到解决。
令人深思的是,作为“罢运事件”的受害者,多数公众都对驾驶员报以同情,而很少有人指责,这是为什么?昆明世博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的驾驶员史某说:“因为大家都明白司机是困难群体,罢运是迫不得已,不闹事的话谁会重视?”只有闹事才会引起重视,已成为一个尴尬的现实。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群众的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呼声置若罔闻;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驾驶员组织化程度不高,工会和行业协会等组织不健全。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发布的消息,目前出租车从业人员有大约70%是农民工,存在工会组建率低、职工入会率低、劳动合同签定率低等问题。
史伟认为,昆明出租车行业之所以保持稳定,利益分配比较合理当然是主要原因,但利益诉求反映渠道畅通也是重要因素。据他介绍,昆明市成立了出租汽车协会,经常把驾驶员代表召集起来座谈,问问有什么意见、建议或者困难,协会还主动做一些服务工作,比如联系医院给驾驶员开展免费体检等。
值得欣喜的是,“罢运事件”引起了全总的高度重视,日前专门部署推进出租车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工作,以切实维护出租车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罢运事件”暴露客运行业管理积弊,打破行政特许和垄断经营是治本之策
事实上,“罢运事件”并非最近才兴起,近年来在湖南、河南、内蒙古等地的个别地区就多次发生过罢运、停驶等类似事件,究其根源,是由我国客运行业管理的积弊造成,出租车和长途客运莫不如此。近段时间“罢运事件”集中爆发,显示出一些地方的客运管理矛盾丛生,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据了解,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实行出租车特许经营的管理体制,大多数出租车牌照集中在出租车公司,小部分归私人所有。在这种体制下,驾驶员需通过自购车挂靠出租车公司获得运营资格,或者交付保证金后承包公司的出租车,每月向公司交纳一定的承包金等费用。
从利益分配上,出租车行业的利益分为三个主体,即政府、出租车公司、驾驶员,各地的分配比例各不相同。以重庆为例,据当地一位业内人士称,运管部门对每台出租车的运营权证每年收费1.5万元,出租车公司靠运营权证坐收渔利,平均一辆车每年获利7万多元,而驾驶员平均收入仅2万元左右,这种利益分配格局显然是不公平的,驾驶员的抗议在所难免。
正规的出租车要交高额费用,“黑车”就不同了,除了油钱、人力和车辆磨损,几乎没有其他成本,这正是导致“黑车”泛滥的重要原因。由于成本低,“黑车”的收费也较出租车略低,自然就有消费者。
有研究者认为,各地政府应当吸取“罢运事件”的教训,改革行政特许制度下的公司垄断化经营体制,调整好政府、公司和驾驶员的利益分配,更多地照顾驾驶员的利益。应考虑放弃或放宽对出租车的数量限制,通过市场竞争达到相对合理的平衡,同时加强监督执法,维护客运市场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