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孩子买票了吗?既然没有买票,为什么要有座位?”在南京141路公交车上,一名中年男子强硬地要求3岁孩子让出座位,遭到孩子母亲拒绝后,男子竟然下去拦住公交车讨要说法。乘客报警后,该男子自觉理亏,又返回车上。(5月31日《现代快报》)
因为公交车上的座位而起纠纷、而引热议的新闻自是屡见不鲜了,而急咻咻大动肝火以致拦停公交车讨要所谓说法的人,虽说不多见,但也听说过几桩。可像南京这位大哥那样,为了跟一个3岁的孩子争座而行此“壮举”者,却是闻所未闻。尤其这事还发生在“六一”儿童节前夕,不禁让人对这位大哥的心胸和素质暗生鄙夷。不过,事情若是这么情绪化地骤下结论,也太过简单化了些,也辜负了这篇新闻所揭示的道德观念上的冲突。何以这样说呢?盖因为这里面还有其他需要掰扯的问题。
“孩子买票了吗?既然没有买票,为什么要有座位?”不用说这位大哥的常识是够欠缺的,儿童免票或半票是社会对儿童的特殊优惠和照顾,也是社会爱幼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这已写进法规里,并为此划定了免票线和半票线。虽说身高标准时有争议,但儿童需要特殊优惠和照顾是不该有争议的吧。所以南京这辆公交车上的这位3岁孩子有权利免票并有权坐着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大哥一句“你把孩子抱着坐不就行了吗”,却也折射出一种尴尬——在这位大哥的眼中,这孩子就如行李包袱般是可以在大人的腿上屈就的。也许,很多人比这位大哥境界高一些,不至于像他那般蛮横,认为孩子不能有自己坐座位的权利,可换作别的场合未必就那么礼让了。如果上纲上线一点地说,某些时候、某些国人甚至包括孩子的父母并不把孩子当成一个有完整人格和尊严的人,而是认为孩子是大人的附属品。这样的例子我还是不举了吧。
也许有人为这位大哥鸣不平,大哥是跟小孩过不去吗?明明是跟小孩子的母亲过不去!好了,这正是我要评说的第二个问题。“你把孩子抱着坐不就行了吗?”我想,若是孩子一个人坐在那里,这大哥应该不至于叫他让座的。而在一辆人头攒动的公交车上,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固然可以心安理得地坐着,坐观他人“摩肩接踵”,然而,此时她若把孩子抱在自己腿上给其他有需要的人让座,她应该能赢得我们的敬意,并同时给孩子上一次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课。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则同样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今年4月30日是扬州的第二个“公交让座日”,几位老人发出一份有关“公交让座日”的倡议书。不过,倡议的内容是动员老年人给年轻人“让个座”。倡议书上写道:“在第一个‘公交让座日’,我们得到了年轻人让座的礼遇。但尊重与关心是双向的,我们也别让年龄大成为一种特权,年轻人也有他们的辛苦。我们在享受‘公交让座日’的同时,也要体谅年轻人,尽量避开出行高峰期,让他们轻松上下班,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之中……”
小小车厢,人生百态,社会大舞台,我们既是看客、过客又是切实的表演者,权利多数时候要较真儿,不较真儿权利会有被冷落不彰的危险,可有时候却不需要那么较真儿而要学会“舍得”。正是这种人人的“舍得”才铸就社会的公德,从而使这个世界和社会日趋和谐。(宋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