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早上坐地铁,最怕身边的人吃早点,要是碰上一个吃煎饼果子的,总觉得自己也熏了一身煎饼果子味儿,进办公室都觉得不好意思。”随着天气变暖,市民在地铁、轻轨里吃早点的情况逐渐增多,是否应在这类封闭的公共交通工具内像禁烟一样颁布禁食令,成了市民议论的热点。记者张昭实习生王旭陈奇
现象
早高峰时段车厢内“早点飘香”
早上7时刚过,正是上班族出行的高峰,每个地铁站的站台上都有不少拎着早点或者正在吃早点的乘客,上车后,一些没找到座位的人,会很熟练地走到两节车厢交接处人少的地方吃。吃早点的人里,年轻人占多数,女孩多是有了座才打开塑料袋开吃,男孩则没什么顾忌,即使乘客多到人挨着人也掏出早点,快速地吃。
自南楼站开始,直至海光寺站,几乎每站上下车的人都不少,9时前,几乎每趟车的每节车厢里都至少有一两个人在吃早点。早点多是煎饼果子、油条、大饼卷鸡蛋、烧饼里脊,偶尔也能见到一两个拿着盒装奶和面包、汉堡的。地铁海光寺站的一名清洁员表示:“现在吃早点的人越来越多,塑料袋、擦嘴擦手的纸都捡不过来……”
轻轨的情况也没好多少,据二号桥轻轨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轻轨每天的早高峰大约在6时30分到8时,早6时55分从二号桥站上车后,发现各节车厢都弥漫着多种早餐混杂的味道。不少人或坐或立,手捧早餐津津有味地享用着。大多数吃早点的人都是狼吞虎咽,快速吃完。
观点
赶时间VS破坏公德两方都有理
为何在车上吃早餐,乘客们的回答几乎惊人的一致:“还不是为了赶时间。”在津汇写字楼一公司上班的一名年轻女士说,年轻女孩在车厢里吃早点的确不雅,不过她的公众形象和“生物钟”之间的对决,经常是“生物钟”打赢,因此她一周得有三四天是在地铁上解决早餐的。
而轻轨上的乘客说起“车上早餐”更显无奈,一名自称在塘沽一家国企工作的王姓男青年说,他每天不到7点就得赶上轻轨,才能保证不迟到,由于时间紧,只能在车上解决早餐问题。
对于在车厢内吃早餐是否妥当,一些受访者表示无所谓,但也有人表示“非常介意”,至于介意的原因只有一个——气味。在开发区工作的刘先生对车内吃早餐就“很有看法”,他说常年坐轻轨上班,特别是夏天,吃早点的人一多,味道不好,“这的确是个小事,但挺反映公德心的”。而在一家外资银行工作的王小姐则说,自从有了地铁,她都是乘地铁上下班,公司特别正规,职员们都非常注意形象,如果她所在的车厢里有一个吃早点味道特别“串”的,她就会非常紧张,生怕自己也被熏出“异味”来。
轻轨运行中广播重复播放着禁乘规定,其中在“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的后面,还有“严禁食用有强烈异味食品”这一项。虽然这项规定大约每20分钟就播放一次,但几乎没有吃早点的人注意到。
规定
本市暂无禁食令还望乘客自觉
据了解,北京地铁四号线、杭州的公交车等多地的公共交通设施已经实施了“禁食令”。“禁止饮食”也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地铁运营服务标准之一。对此,本市地铁运营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天津地铁目前不会强制执行“禁食令”,但呼吁乘客不要在车厢内吃刺激味浓的食品。
由于轻轨运行较早,很多管理理念借鉴了香港等地,所以会有“禁食”规定。因为食物残渣容易引来蟑螂、老鼠,可能对地下电缆造成威胁,同时各地铁车站基本都位于地下20至30米深处,车厢又是高度密封的公共场所,食物的气味会对乘车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市轨道交通管理规定中并没有关于地铁车厢内饮食的详细规定,地铁运营方没有执法权,所以只能以倡导为主,不会强制执行,创造良好的乘车环境,还需乘客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