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简要内容:5月17日,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在洛阳发布,曹操族子曹休墓在河南洛阳孟津县宋庄乡卅里铺村被发现。不仅如此,在曹休墓中还发现,在墓室和墓道之间,垒砌有一道砖墙作为分割,这是中国早期墓葬中的照壁,而曹操墓中没有照壁。 |
5月17日,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在洛阳发布,曹操族子曹休墓在河南洛阳孟津县宋庄乡卅里铺村被发现。该墓葬为长斜坡墓道砖券多室墓。由墓道、甬道、耳室、前室、后室、北侧室、南双侧室等组成。墓葬土圹东西全长50.6米,南北宽21.1米,深10.5米。其中墓道长达35米,最宽处达9米。有迹象表明墓道多次被挖开,实施了合葬。中新社发张晓理/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和曹操墓被发掘后一样,三国名将曹休之墓注定也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5月16日,河南省文物局就此召开专家座谈会,20余位国内顶级专家云集洛阳,在热烈的讨论中回答了人们关于曹休墓的诸多疑问。
一般人对曹休这个三国人物了解并不多。他究竟是何许人也?在三国历史上拥有怎样的地位?据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凭先生介绍,曹休,字文烈,生长年代为东汉晚期至三国早期。曹休是曹魏著名武将,长期镇守东南,负责对吴作战。后被封为长平侯,官至大司马,卒于公元228年。
应该说,曹休在曹魏时期,地位极其重要,这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他身份很高,官职最后做到了大司马、扬州牧。
其二,曹休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地位很高。当时曹魏主要战线是西对蜀、东对吴,而对于曹魏而言,其中对吴战事更为重要,而曹休主要镇守扬州,负责对吴作战。
曹魏时期,尤其是魏明帝当政之后,曹休的政治地位更加重要。此时司马懿的势力开始扩张,其主要力量集中在宛城(今河南南阳),而两个曹氏宗族曹真、曹休则分处一西一东,曹真负责伐蜀,曹休负责伐吴,两者钳制司马懿。
其三,史家对曹休的评价非常之高。曹休本传位于《三国志·魏书》第9卷,此卷一共记载7人,三夏侯,四曹。在四曹中,曹休晚于他父辈的曹仁、曹洪,但先于同辈的曹真。看得出,陈寿在《三国志》里面给曹休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其四,曹休个人的政治生命、军事生命是和曹魏政权的政治生命、军事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曹休早年和曹操、曹洪一起征战,为曹氏政权建立了功劳。到了魏明帝的时候,他又当到大司马,当到最高的军事长官。曹休一生打了不少胜仗,但最后对东吴的一战打败了,差点全军覆灭,他可能因此心理压力过大,加之背上生了大疮,最终忧愤而死。随着曹休的死去,司马氏势力开始上升,最终取代曹氏建立了晋朝。
[首页] [上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