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汉沽环卫所书记、所长王娟
走进王娟同志的办公室,人们第一眼往往看到的就是她办公桌上的那头低首奋力前行的儒子牛铜像了。而了解或听说过王娟事迹的人,十有八九会认为,那铜牛塑像就是她默默地耕耘在汉沽环卫这片热土上的形象。
1999年走上市容管理岗位的王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在很多人眼里看来“不咋样”的工作。她踏踏实实地干和虚心学习的精神走进了领导视野,于是,五年后的2004年,她被任命为汉沽环卫所所长。王娟在欣慰领导对自己信任的同时,心中也有了不小的压力,她觉得自己干这一行终归是半路出家。但是,她的心很快平静下来,她默默叮嘱自己:一定要好好干,不能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
王娟常常对班子成员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打铁首先自身硬”。2月19日,市领导来汉沽视察。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她早早走出家门巡查保障线路,组织党员、后勤人员,对朝阳街、人民街、太平东街进行清理。当发现展览馆绿化带内有漂浮物时,她不顾大家劝阻弯腰就拣。3月12日这天是星期六,她和班子成员放弃休息时间,同职工一起将平阳里供热小路两侧的垃圾一锨锨地铲除,一车车地运走,使前几天还积着雪的脏乱差的路面焕然一新。
同事们说:“王娟干起工作来就像一部不知停歇的机器,有时还要超负荷地运转。是啊,大家说的一点也不夸张,自从担任所长以来,王娟几乎没有歇过公休和节假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更是家常便饭。清晨,当城市刚刚睁开睡眼的时候,她已经转路巡查了好几个卫生清理点了;晚上,当万家灯火明亮,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时候,她惦记着的却还是那些亲如兄弟姐妹的、正在岗上撒着汗水辛勤工作的职工们,以及那些让她欢喜让它挂念的道路。多少次,一个个卫生清扫点留下了她忙碌的足迹;多少回,人们又看到她边干边指挥忘我劳动的身影。
2009年的6月,是王娟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时段。根据滨海新区城区环境发展的需要,汉沽、寨上两个环卫所合并为汉沽环卫所,其主要任务是负责整个城区以蓟运河为界东部114万平方米道路的清扫保洁任务。这可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因为该辖区地处汉沽商业文化中心,步行街、百货商厦、农贸市场、大排档、烧烤摊比比皆是,人多车多,垃圾生成量大。加之领导要求:主干路、重点路段要一扫六保七班制,全天候的保洁,保证16至20个小时连续清扫。面对任务重、人员少、资金紧张的严峻现实,王娟和班子成员不要条件要奋斗,带领全所职工积极奉献,加班加点,确保业务质量。过度的劳累使部分职工产生了畏难情绪,王娟就组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讲明这样做的理由和道理,并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深入细致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终使大家明白,受苦受累是滨海新区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家乡汉沽的必须。与此同时,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关爱每个职工,并不断丰富职工文体生活,使职工对集体有着浓浓的归属感和亲切感。从此,职工们不再闹苦喊累了,劳动热情十分高涨,全所业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被市考核的路段多、污染量大等不利因素下,道路质量在新区一直达标,而且名列前茅。
一个对事业怀着满腔热情的人,往往最对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小家了。王娟也是如此。去年11月,儿子因感冒高烧不退住进了医院,当时,正好接到市领导来汉调研路线保障情况。王娟只是给丈夫打了个电话,询问了一下儿子的病情,就开始布置工作。从保洁人员安排、作业班次时间的调整,到保洁路段的衔接……她安排得井井有条,然后,早点顾不上吃,就和两位副所长分头开始转路巡查了。其实,她何尝不惦记着儿子,但是为了“大家”,那时刻,她的的确确脱不开身啊!
丈夫是个小学校长,事务性工作也很繁忙。但为了支持她的工作,丈夫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去年8月晚上六点多,接到府北街路面上有大面积的轮胎带泥的电话后,王娟没吃饭就要走。丈夫心疼地对她说:“吃饭再去吧!”“不行,事情急。”她坚决地说。丈夫一看如此,就转变了语气:“好吧!我也去,我还能帮忙你干点活。”她一边抽调人员,一边急忙赶到府北街。她和丈夫、司机,认真地清扫垃圾。等同事们赶到时,他们把活快干完了。有人开玩笑地说:“嘿嘿,所长啊,你可真有八下子,别人消暑纳凉散步逛广场,你却带着先生来清理马路……”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的是艳丽而芬芳的花朵。王娟曾多次被评为市和区的优秀党员、“三八”红旗手、女职工建功立业先进个人;2010年又被评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文明职工和环容局十佳标兵、市优秀清洁工。她所领导的汉沽环卫所也多次被区、市授予文明单位和“三八”红旗集体等光荣称号。面对这些荣誉,王娟总是淡淡一笑,她说:“我做的还很不够。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让关心我的领导,支持我的职工满意,为家乡汉沽环境的美好,献出微薄之力。”
是的,这么多年来,王娟同志不仅这样说了,而且是这样做了。她真的是,为我们城市美容奋力拉车而不惧苦累、不知疲倦的孺子牛啊!(汉沽环卫所张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