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高铁千里京沪行 动车内外看风景


扶手里有一个液晶电视机

调控台让座椅成为“变形金刚”

高姐服务标准化,“手托杯底倒七分满”
红色“躺椅” 液晶电视 小厨房
商务厢堪比头等舱
乘坐舒适度是旅客出行时选择交通工具的一项考量指标。 京沪高铁最贵的票价卖到了1750元,比头等舱的纯机票价格还要高,据说车上最贵的车厢标准超过了飞机的头等舱。
3号车厢被称为商务车厢,“VIP”级别的。就像飞机的头等舱一样,不过更宽敞。整个车厢有24个座椅,中国红色调,采用高档真皮蒙面,带有宽大的私密罩壳,虽然只是一个座椅,却酷似“变形金刚”, 右手边还有一个调控台,座椅的每个位置如靠背、放脚的位置,每个角度都可以自动调节。两个扶手右边是小型的折叠餐桌。另一个扶手里还隐藏着一个液晶电视机,里面有电影、网络等不同选项。手边还有一个伸过来的阅读灯。轻触按钮,座椅缓缓放平到180度,变成一张小卧床。座位间距有2.4米宽,不会给后排座位乘客带来多大影响,
车厢前部有一个小厨房,微波炉等一应俱全,可满足简单的食品加热、冷藏等需要。洗手池和两个橱柜可满足乘客旅途休息、娱乐、就餐及办公等需求。商务车厢旅客能享受免费的饮品、小吃、眼罩、一次性拖鞋、靠垫、温馨毯和报纸等。
旋转座椅 婴儿护理台 残疾人车厢
舒适在细节展现
列车的一等座、二等座也是相当舒适的。一等座椅仍是大红色,每排四个座位,每个座位都可以调节座位靠背、扶手下有专用的娱乐系统耳机插孔。而二等车厢的座椅为蓝色,每排有五个座位,也可以360度自由旋转。
在整个体验过程中,记者时时都有惊喜的发现,虽然是一些细节,但足以体现出列车设计和制造者的良苦用心。比如一、二等座,在脚边,你会发现电源插座,可以给手机、电脑充电,这也是与以往其他高铁不同的;窗帘,是类似纱窗的设计,既可以遮挡紫外线,又不会妨碍欣赏沿途的美景;液晶电视增加到6个,分别是顶部的2个,车厢四个角各有1个。这样一来,无论你坐在哪个位置上,都能够看到节目了。一等车座间距1.2米,二等车座间距1米,比以往高铁列车都宽敞、舒适。
京沪高铁列车还多了在两节列车的交界处,有上下两个行李柜。乘务员介绍说,这两个柜子用于存放乘客的大件行李。再如配有衣帽钩,哪怕是二等车厢的洗手间,洗手液、纸巾也是一应俱全,和航空洗手间的配备相差无几。列车还为一些有特殊需要的旅客设置了婴儿护理台。此外,京沪高铁的列车,在5号车厢还首次设置了残疾人座椅,紧挨着5号车厢的就是专为残疾人设计的专用卫生间。记者发现其他的卫生间开门时旅客要拉动门把手就能把门横向拉开,残疾人卫生间的门上却多了两个像电梯开关门的按钮。残疾旅客不需要用手费力地开门,只要轻按开关门就会自动打开。
高铁列车上还有餐饮供应。记者看到,餐车设在列车的第9车厢,里面颇有“情调”,餐车头部是一个立式柜台,设有一个大理石台面的小吧台。乘客可以舒适地靠着车窗,边看风景边喝咖啡聊天。餐饮设置的都是简餐,价位20-40元不等。
观光体验 电子雾化玻璃 “魔术”车窗
沿途享受美丽风光
车头车尾各有一个观光区, 紧挨着列车驾驶室.乘客可以在此看到司机在驾驶室内的操作,以司机的视角观看列车运行,带来高速动感的观光体验。更神奇的是,玻璃墙能在全透明和半透明之间转换,如果旅客累了, 动一下按钮,前方玻璃上就出现一层水雾,就像是我们常见的磨砂玻璃一般,挡住了通向驾驶室的视线。旅客再按动通电按钮后,玻璃的水雾层立即消失。据介绍,观光区与列车驾驶室之间的隔断采用了电子雾化玻璃,这层玻璃里面装有一层膜,通电后就能自动调节膜的颜色。
京沪高铁铁路线,与其说是一条路,不如说是一座桥。一条京沪高铁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7个省市,桥梁就达244座。大部分时间都在高架桥上运行,桥下则是其他列车。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在京沪高铁上可以看到更多的风光——整片的村庄,一望无际的麦田,由宽变细继而消失在天际的长江。从北京到山东前段,零星的村落背后,便是泰山山脉。 从济南以后列车前方不时有山迎面扑来,列车穿越隧道时车速并没有改变,进入到安徽、江苏境内又是另一种景色,不规则的稻田、高低起伏的丘陵、京杭大运河、阳澄湖和长江渐次出现在眼前。近4个小时后,列车驶入南京南站,G13次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时仅在南京南站停靠一次。但当车号变为返程的G152次后,其停靠站增加了。
司机 路线记得牢能驾7种动车
昨天在试运行列车上,很多司机是从京津城际调过来的,津味普通话很有亲和力。作为指导司机和京沪高铁司机们的教官出现在京沪高铁列车上的李东晓就是天津人。他说,京沪高铁驾驶员的选拔是相当严格的,要求年龄为30-35岁,个个年富力强,必须要有十年以上驾龄,更看重安全运行公里数。这些驾驶员要经过地面、实际操作等严格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成为京沪高铁司机。
首先要求司机要熟悉线路,1318公里路程比京津城际的11倍还多,路上有多少个电路分相、哪里有爬坡、高度是多少、要过多少个隧道……都要了然于胸。北京机务段的京沪高铁司机们每天在上车、点评、学习、休息……度过。要求司机实际训练操作不能少于5000公里。京沪高铁投入运营的动车车型多,这需要司机们要掌握至少7种动车的操作,熟悉最新的车型。应对险情的培训是“重中之重”, 按操作规定在大雪、大风天气时,京沪高铁列车可以适当降速。
“高姐” “百里挑一”不亚于空姐
“高姐”就是高铁上的乘务员。“欢迎您乘坐京沪高铁列车。”昨天高姐惊艳亮相,个个气质端庄、举止优雅。京沪高铁乘务员选拔是“百里挑一”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客运段,将服务于京沪高铁的乘务员共有418人,其中200余人是从5000多人中脱颖而出,年龄在19岁至22岁、身高165cm以上,大专以上学历,英语都特棒。
据悉,京沪高铁列车将采取“一长四员”制,每列车有五名乘务员,每个人负责四节车厢,此外还设置餐服5人,保洁员5人。“培训时一样要夹筷子和顶书本。这丝毫不比空姐低。”乘务员们说。“比如倒矿泉水时,要动作规范且标准,手托杯底倒七分满。乘务长小田说,她们的服务要体现“文化概念”,要了解京沪高铁中转换乘列车的到开时刻和沿线站点的公交、地铁运营情况,就连沿线23个站点周边的旅游景点信息也熟记于心,方便解答。个个都能当“临时导游”。
靓丽的高姐们的制服,不再像京津城际乘务员制服那样航空化,将头戴贝雷帽,蓝白相间的套装,胸前纽扣等细节都带有铁路元素,乘务员穿起来将显得更挺拔。
记者手记
三次飞奔在津沪线
2004年,本市首列一站直达津沪的Z41/2次列车开始运行,当时全程仅用不到11个小时。大幅度提高旅客乘车的舒适度。记者曾一路追随这列有着“陆地航班”美誉的豪华列车,亲身体验了其中途一站不停,一夜跨千里的快捷。这列时速达 160公里的列车主要在夜间运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丰富多彩的“夜生活”,餐车内向旅客销售各种酒水的柜台设计成吧台形式,过了午夜 12点后,餐车内仍是人声鼎沸,让人暂时忘记了自己是在一列奔驰的列车上。
2009年,津沪“Z字头”正式升级为动卧,开行的D341/2次动车组也是天津首次开行卧铺动车组,比原来的Z41次用时再度缩短了1小时20分钟,天津到上海只需9小时21分钟。记者当时专程探访了这列国内最高级的卧铺车。诸多装备和服务方式都是前所未有的。液晶电视、LED灯具照明、可伸缩性阅读灯这些设施首次出现在火车上。该车的卧铺包厢铺位设计更宽,下铺的靠背可以进行角度调整,更适合人体坐姿。其实动车卧铺本身就是个新生事物。
如今京沪高铁即将开通。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天津至上海只需4个多小时,比目前津沪间动车组列车运行时间缩短一半多。本版撰文 新报记者 郑东红 摄影 新报记者 傅桂刚 杜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