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乘坐电梯有安全“秘笈”
7月5日9时30分左右,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电扶梯突然发生倒转,造成电梯上的乘客摔倒、挤压,致一名男孩死亡、3人重伤,27人轻伤。经过调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出现故障的奥的斯电梯固定零件损坏,驱动主机发生偏移,驱动链条脱落,造成扶梯下滑。目前可以初步认定,此次事故是因为奥的斯此型号电梯存在设计、制造缺陷,同时对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所造成,奥的斯公司对此次事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0年12月,深圳地铁也发生了一起类似事故,同样是手扶电梯突然失控反向下行,导致25名乘客受伤。而发生事故的电梯也是由奥的斯公司生产的同一型号513MPE电梯。
谁都难以断定究竟还有多少问题电梯存在,但电梯行业的盲目竞争,却昭示着安全隐患难消。“现在电梯行业竞争太激烈,企业盲目扩张,贴牌现象严重,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一著名电梯生产商负责人告诉记者。
盲目扩张下的安全死角
专家呼吁提高电梯国家标准
行业竞争诱发乱象
公众对电梯安全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频繁出现的电梯安全事故,也揭示着行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基地。近几年中国的电梯产量持续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2010年生产电扶梯30万台,已经超过了全球产量的一半。
但高产量背后却隐藏着低利润的苦果。中国电梯协会旗下《中国电梯》杂志曾撰文称,“近几年,中国电梯行业没有能够摆脱价格竞争的怪圈,其价格受到市场承受能力的严重限制,更加引导了电梯价格的全面下滑。发展至今,电梯行业已经进入薄利、微利时代。有时候,销售电梯并无利润。”
“现在竞争太激烈,很多企业以盲目扩张来占据市场份额,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出现了贴牌的情况。”上海三菱电梯一名张姓负责人告诉记者,部分大企业在兼并小厂后,会直接将品牌标签贴在旧有产品上,后者的质量无法保证。
更大的隐患在旧电梯的回收上。据业内人士透露,市场上甚至有专门回收旧电梯的公司,然后翻新套配,低价出售。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大量收购二手电梯的广告。一个收购商告诉早报记者,收购来的旧电梯一般卖到商用住宅或公共建筑。
国家标准亟待提高
电梯行业的竞争乱象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庞大的客流基数对电梯维护保养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对此,专家呼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规定,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对此,我们建议,客流量大的场所要提高电梯维修保养的频次,最好是每周一次。”
此外,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电梯分会教授级高工黄文和向记者强调,相应的扶梯安全检验标准也应提高。“目前正在修订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对电梯安全度的要求比以往更高,过去更多地考虑安全装置的有效性,而今后则要综合考虑设计完整性、材料使用可靠性和工艺合理性。此外,轨交部门在设计时应融入安全理念,将电梯位置设计、日常载客负荷量等因素一并考虑在内。”黄文和称。
你会安全乘坐电梯吗?
您知道如何安全地乘坐扶梯、电梯吗?“要知道,扶梯、电梯都是机器,难免出现故障,掌握正确乘坐方法,或让大家转危为安。”重庆市质检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副处长陈海鹰提醒市民:切勿忽视搭乘电梯、扶梯的安全须知,如遇险情,切忌轻举妄动,做好自我保护,等待救援是逃生的关键。
发现这些情况千万别乘电梯
“因为电梯是机电一体化的复杂产品,结构原理、控制运行技术含量都较高,尤其运行频率高是发生故障的一大原因。”陈海鹰说,特别是在主城人口稠密地区,如写字楼等,一部电梯一天的运行频率往往达到了1000次以上,如果维修、保养跟不上,事故难以避免。
何种电梯不能乘?陈海鹰介绍,当市民进入电梯前若发现轿厢与平台错位,就应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前来维保。若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发现电梯速度与平时显然不一样,要么过快、要么过慢;轿厢内有明显的撞击声或者声响异常;闻到焦煳味或轿厢内有明显烟感;手摸厢壁,有麻电现象……“遇到这类现象,应该迅速下梯并及时通知维修部门进行处理。”陈海鹰说。
电梯遇险咋办这样可保安全
“电梯发生困人故障,一般来说对乘客没有直接危害,但在这种情况下乘客往往会因为惊慌或逃离心切,或解救方法不对,而将困人问题升级演变成为事故。”陈海鹰说,如遇电梯急速下降,请勿惊慌,电梯设有卡带,一般会在下降数米后自动停止,如果电梯里有手把,乘客首先应紧握手把,整个背部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直线,同时膝盖呈弯曲姿势,以减小冲撞力。
“电梯发生困人事件后,乘客在轿厢内乱踢乱拍或大喊大叫都是一种无益行为,特别是不要强行扒门出逃。”陈海鹰说,一旦被关在电梯里,唯一正确的出路是设法请求救援,强行扒门出逃,停在两个楼层之间的轿厢和扒开的厅门会把你置于双重危险之中。在往外爬的过程中,万一电梯运行,人立即会被门框和轿厢挤压,如果你侥幸爬出了轿厢,当你试图向下跳到楼层地面时,身体极易失去重心而坠入空井道内。(千龙)
地铁内安全乘梯小贴士
【五要】
1.搭乘前,系紧鞋带,留心长裙等服饰,以防被梯级边缘等挂住。
2.按顺序依次上电梯,切勿相互推挤,儿童搭乘应有大人陪同。
3.应站在梯级踏板黄色安全警示边框内,勿踩在两个梯级的交界处。
4.搭乘时,应一手扶握扶手带,以防因紧急停梯等意外情况而摔倒。
5.离开时,要顺梯级运动之势抬脚迅速迈出,以防绊倒或鞋子被电梯夹住。
【两不要】
1.搭乘时,不要将鞋子或衣物触及扶梯玻璃或缝隙处。
2.离开时,不要在自动扶梯出口处逗留,以免影响其他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