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开栏语
随着新春的气息日渐浓郁,我们的记者再一次集结出发,迎着纷扬的雪花,带着感情与思考,深入津沽大地,聚焦基层变化,触摸民情冷暖,记录时代心声,倾听天津发展的脉搏,定格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基层永远是新闻的富矿,基层始终在上演感人的故事。在忙碌的春运一线,在温暖的廉租房里……有太多动人的瞬间值得我们书写,值得我们铭记。在“十八大”开局之年,在天津加快转型发展之际,我们认真落实中宣部和市委宣传部的部署,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组织记者迈开双腿走下去,放开身心沉下去,用心写基层,用情写群众,传递温暖,感受力量,见证变迁。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让我们的新闻接“地气”,让我们的文字冒“热气”,让我们的报道有“生气”,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天津北方网讯:“进去讲话声音不要太大,采访正在岗上的值班员一定要等他们确认稍微空闲……”昨天,在陪同记者采访的天津站运转车间副主任白传胜如是叮嘱时,天津站办公楼内一道贴着“行车重地,闲人免进”字幅的防盗门轻轻被打开。
“K216开来。”“K216,16道接车。”“K216开来,16道接车,开放信号。”“执行!”同样的口令在两名值班员间重复了两遍后,只见其中一人鼠标一点,电脑显示屏上一条刚刚还是绿色的线路瞬间变成了白色。“刚才那些对话就是行车室值班员方钢和内勤助理值班员刘磊,在为10时09分就要到站停靠8分钟的图们—北京K216次安排进出站铁道线路,那条白线就是他们口中已预留好的接车线路。”白传胜介绍道。
如果说塔台是飞机场的“大脑”,控制着不同航班在不同跑道上的安全按时起降,那么,记者所在的这间行车室就是天津站的“塔台”。
“忙碌”,是这间并不大的行车室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4名值班员、15台显示着可控制站内站线道岔移动的计算机连锁控制等系统的电脑显示器、多部对讲机、多台调度台,没有一刻是闲着的。
用白传胜的话说,行车室值班员的忙碌不是来回走动,而是坐着不动、嘴上不停、精神紧张。
“天津站每天始发、终到、通过以及需办理机车换挂、车底取送的列车共400余趟,站外线路只有上下行2条,站内则有5条普速车场线路和7条京津城际车场线路,行车室值班员就要按计划保障所有列车安全、按时进出站。”白传胜解释道,“春运期间列车流量增多,他们就更要不停与相邻车站行车室沟通列车出发通过与否,以便安排线路并通过调度台系统通知列车司机,尤其是前几天雾霾天气,行车室里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因为70%的列车都会因雾或多或少晚点,与原先下达的行车计划不太一致,地面信号又看不清,全靠人工实时传递,绝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听到这里,记者忽然明白为何进门前白传胜会有那一连串的叮嘱,原来旅客回家路上的安全系在这里。
在一个12小时的班上,平均每位值班员要讲约1000句话,大约每43秒就是一句,传递命令、保障列车安全进出站。他们的桌子上没有水杯,因为没有时间去厕所;他们大多会抽烟,因为不论白班夜班一坐就是12小时,没时间互相提神,怕困;他们大多是“80后”、“70后”,却每人都有白发,因为绝不能出一点错,精神太紧张;他们没有休假,常年白夜倒班,就连春节也一样,因为他们要守护那些还奔走在回乡路上的人……(本报记者万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