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主持人:鲁班在古代是能工巧匠的化身,是一将难求的技术人才。所以我们也愿意把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比作“当代鲁班”,希望他们能够研习一身技艺。这些“当代鲁班”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外企非常受欢迎。我这里有一组数据,中国每年有近千万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其中中职就业率是在95%以上,高职90%以上。这组数据让职业院校从“就业难”以及“用工荒”的社会困境中脱颖而出。李处长,天津职业院校的就业情况是怎样的?
李力:刚才重温了李克强总理送给默克尔“鲁班锁”的画面,我作为一名职教人非常骄傲。提到目前职业院校的就业数据和就业质量,我依然感到骄傲与自豪。
随着天津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天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和运行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例如2013年高职就业率达到96%以上,有一些优秀的职业院校甚至达到了99%的就业率。在就业方面,不仅仅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非常高。职业院校通过与一些行业的领军企业的订单合作,学生就业状况非常好。从就业半年后的统计数据来看,专业对口率、雇主满意率保持了非常高的水平。
|
天津市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兴会做客《新闻会客厅》访谈节目 |
主持人:请问张院长,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毕业情况如何?
张兴会:我这里有一组数据,2012年我们院校毕业生是1502人,就业率99.02%,2013届毕业生2119人,就业率是98.97%,2014届毕业生2079人,就业率是99.22%,今年将有毕业生2949人,目前近50%的学生已有就业意向。
因为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建设一直瞄准大项目、好项目的产业需求。近些年,天津工业、服务业等业态布局非常好,所以对人才需求非常旺盛。比如我们与博世力士乐、麦格纳、大火箭、空客都是订单式培养模式,满足了企业需求。
同时随着天津近些年轨道交通的建设,交通建设方向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比如,天津地铁公司、北京铁路局等等。我们院校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满足天津市重点项目需求。
主持人:在访谈之前,我们记者走访调查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情况,一起通过视频了解一下。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就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那么职业院校学生在用人单位眼中又有什么优势呢?
主持人:看到这些,大家应该对职业院校有了一个全面的感受。一方面是全国性就业难,另一方面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受到企业热捧,这其中的奥秘有哪些?说到这儿,想必今天在微博上收看我们访谈的网友也会有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有哪些话要说。
网友邻家王小niu:我想问问专家们,现在本科生就业都这么难,为啥职业院校的孩子就业好?这两类学生有什么区别吗?
这个问题请问下赵老师,您与学生沟通最密切,最了解学生,您怎样看这一问题?
赵新杰:其实孩子都是一样的,区别谈不上。我谈一下教学过程中的体会,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需要离开家长的呵护,独立完成一件事,这件事包括做一件作品、完成一次演出、完成一次展示、完成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通过做具体的事情体会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比如传统的教育,答案是唯一的,但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件事情的答案并不唯一。
再有,在传统教育中,家长往往不允许孩子失败,考试必须及格。但是到了社会上、工作中、甚至以后的家庭生活中,经历挫折和失败都再正常不过。因此,职业教育让学生在做具体事的过程中经历失败才能成长。只有学会做事才能学会做人。
作为老师来说,不是简单的给学生讲授知识,我认为老师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提供教学资源,而学习的事是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主持人:网友jiack陈:看到一些新闻报道,职业院校好像在我心里有了新的认识,问一下,职业院校跟普通的本科院校教学方式有什么不同?张院长,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张兴会:德国职业院校的教育经验是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为主。职业院校的课程是在实训室里的,以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做事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培养创新。而普通的本科院校多是课堂教学,职业院校有近50%的比例是实训教学。
面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方法,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主持人:刚刚张院长介绍的职业院校特色的教学模式是注重实践的培养,说到这,想问问李志仁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李志仁:当我最初走进中德的时候,我看到课程表上根本没有教室,多数课都是去车间练习。班级不是很大,是一种小班授课模式,老师非常容易管理。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2至3人一组,完成一个任务。遇到困难老师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总结、发现。我们的理论课、实践课非常多,自己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很多。
主持人:实践的机会变多了,实践课程内容也多了,呆在实训中心的时间也多了。这对你个人而言有哪些收获?
李志仁:我个人的技能进一步提升了,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用到实际中了,比如高中的数学公式现在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我认识到答案不再是通过一张试卷得来的,还可以靠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来。
|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余祖光做客访谈节目 |
主持人:好,我们接着看网友的问题:网友白菜花8011:感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都是工人,现在各个行业发展得都非常快,尤其是移动新媒体、电子商务,不知道职业院校是不是也应该多培养一些这样的人才?
余祖光:刚才我们举了好多职业教育成果的数据,这些例子是这些年教育部倡导的以就业为导向、与经济结构紧密对接的改革成果。
大家知道人力资源结构基本是金字塔式,一线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的人员很多,如果大家眼光都像金字塔的上端看,无论怎样的教育结构、教学方法都难以实现今天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职业教育是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培养,一线工作人员是制造业大国的基础。
不同经济结构由不同的劳动力结构,还有与其对应的劳动力层次和类型。教育也需要有不同的类型与层次,但是两者如何吻合,我们还需注意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相关性。比如天津产业结构以高端制造业为主导,所需的人才与专业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对口,就业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是有效性。学校专业对准产业结构,但是学校师资、设备、教学方法不对路,仍然不能实现高就业率。
三是灵活性。目前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形势下,劳动力结构在不断变化,时下的教育是很难适应的,必须紧密结合,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随动能力和灵活性。
最后是注重整体效果。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和就业的效果需要通过就业结果来看。所以应以就业为导向,紧密对接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