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天津市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兴会畅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期待 |
主持人:我们刚刚谈到很多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以及职业院校目前的就业情况。由于这些出色的发展成果,让社会上对于职业院校也有了全新认可,张院长,您在这方面可能有自己的感受,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张兴会:随着人才红利逐渐淡去,职业教育的活力和竞争力愈加凸显,社会上也开始慢慢接受人人可出彩、人人可成功的现象。不再特别低视职业教育。前些天,一个高考603分的海南考生报考了滨海职业技术学院,这说明家职业教育长和学生的心态在转变。
我认为职业教育的明天会非常好,职业教育的优秀人才也会茁壮成长。以中德院校的毕业生来看,大概30%左右的学生将来对社会贡献度比较大,这30%左右的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精神好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但是剩余的同学也能正确的面对社会和经济转型方方面面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出彩的机会。
我希望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孩子,要有敬业、乐业的情怀,要有平常心。
|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余祖光畅谈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
主持人:张院长非常乐观,也说出了对学生的期待和期望。刚刚嘉宾也谈到天津职业教育未来发展遇到很多的机遇,目前来讲,可以说职业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上升为国家部署。余会长,这对职业教育发展有哪些指导意义?职业教育发展未来有哪些机遇?
余祖光: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利好消息,其实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召开三次关于职教的会议,中央一直很重视职业教育。这次国务院印发的《决定》,有一个很长的任务单,把任务牵头单位完成的时间和具体成果都列出来了,成为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
此次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有几个特色:
如果切实将这一《决定》落到实处,那么未来五至十年,中国的职业教育将会迈向更大的台阶。
主持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一部署,可以说对当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但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落实需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只有执行到位才能真正让大批技能人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李处长如何看待国家政策对一政策的实行?
李力:新世纪以来国家召开三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下发一系列重要文件,在今年六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近期,教育部陆续出台一系列办法,同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从教育部到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都做出了积极的响应。
2015年是“十三五”的开始,天津目前正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按照国家要求,将职业教育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同时天津正在加紧论证如何结合天津特点构建天津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天津将深入贯彻国发19号文件的要求,第二,将结合天津特点和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制定一系列落地政策,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主持人:接下来问张院长从职业院校方面如何看待国家这一政策,对政策有哪些期待?
张兴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我们职业院校非常期待新的职教法出台,这些法律出台之后,地方政府也会制定相关法律引导职业教育新发展。
从办学方面来看,我期待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更好的发挥作用。因为企业是“中国制造”升级为“精品制造”的重要平台,企业需要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主持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见参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时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精品制造”。李志仁,你是未来一线的技术人才,面对总理的要求和希望,你觉得你应该做出哪些努力?未来有哪些规划?
李志仁:我想我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但是我很幸运选择了高职教育,我相信职业院校学生不必任何人差,我希望在高职领域里绽放自己的光彩,用技能武装自己,为中国迈向世界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将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主持人:赵老师,您是培养“当代鲁班”的一线教师,您对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期待?
赵新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且没有任何捷径,这需要所有职教人的修行与修炼。李克强总理对职业教育工作者给予很高的期待,我相信,通过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潜心钻研、专心修炼,终会取得胜利的成果。
主持人:职业院校就是这些技术人才的摇篮,张院长,在提升技术人才的技术能力和创造力方面,您认为职业院校需要进行哪些努力与改革?
张兴会:通过我在德国的学习与培训,我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一些认识,在德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负责任的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的教学方法、班级配置、培训师的配置以及校企合作等软件建设很好,形成了特色的培训模式,这一模式为我们职业院校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德国的“双元制”是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我们一直探究这一培养模式,并力图将其推广。这一模式是职业院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此外,除了课堂内的培养,还需要注重课外培养。现在的90后学生,注意力多在网络游戏等内容,如何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实验室,让学生与机床、工具建立感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目前,新的工业、商业形态变化非常快,例如“工业4.0”、“中国经济2025”都描绘了很好的蓝图,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置业能力都将成为高等教育需要承担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主持人:您从自身角度阐释一下对职业教育发展有哪些愿景。
张兴会:德国专家讲过,对职业教育学生要“做减法”,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消化。有一项研究表明,依靠“听”吸收知识的程度是20%左右,依靠“看”吸收知识的程度是“30%”左右,如果学生动手做,那么将吸收70%——80%。因此整体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构建不好,对孩子的培养会产生很大影响。“做中学、学中做”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重要的方法。
对于职业院校未来发展,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让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如果达到这种目标,未来职业教育、中国制造业、物流业等等产业都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高职高专教育处李力介绍天津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
主持人:职业院校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想请问李处长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背景之下天津未来有哪些规划?如何实现天津职业教育的“中国梦”?
李力:天津职业教育发展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是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今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天津市市委书记孙春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孙春兰书记提出职业教育发展“15个要”,对天津职业教育发展提出很高的要求。
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是深入贯彻国务院决定,构建天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定位为“领先发展”。
我认为,天津市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应坚持两方面,第一,坚持创新发展的路子;天津从职业教育试验区到示范区,在创新发展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下一步将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大创新力度,借着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东风破解当下存在的难题。第二,要坚持内涵发展的道路,扎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毕业生走向社会之后,能够人人尽展其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从而为天津职业教育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主持人:实现职业教育的“中国梦”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和根源,余会长,您怎样看待实现职业教育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的作用?
余祖光:现在中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扮演了很好的正向引导作用。曾经国际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工业化中期职业教育是宠儿,工业化后期职业教育会成为弃婴。现在看来这种判断是错的。在国际上那些不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都回归到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奥巴马提出回归制造业。因此,我国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一做法增强了职教人的信心。
对于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我认为要“扬长避短”,将一些短板补上来。例如,法律法规建设等。职业教育需要处理好供求各方的关系,通过博弈、利益平衡等形成一个成熟的法律法规。我相信,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这一问题能够得到很好解决。
此外是关于标准的制定,有一句话叫做“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我们职业教育发展的很好,但是相关标准制定跟国际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如果“标准”缺失,那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和投入都会有影响。
其次,落实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最近有几个利好消息,一是,农业部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方案,行业产业助推职业教育发展。二是,交通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的文件,文件对不同产业要求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对国务院印发的《决定》最好的响应。
第三,在教学改革上再下功夫。例如我们现在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大赛的考核与国际水平还有一些区别,我们现在是选拔部分同学去参加比赛,但是德国的比赛是对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程度的考核,这两者的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
第四,注重培养职业精神。李克强总理讲到,我们不仅要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还要培养职业精神。我们在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课程中必须把新的产业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同时,加强师资培训,教师需要深入企业了解技术变化,了解劳动组织变化,了解新的业态变化,带领学生建立新的观念。
我觉得把这些短板补充完成之后,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将更加美好。
主持人:职业教育的“中国梦”不仅仅是在座各位的期待,也是我们广大网友的期待,我们一起看看微博上,网友们有哪些期待?
网友“牛姐姐的猫”:我一直跟着看这个访谈直播,感觉收获很大,职业教育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职业教育日益壮大,让每一位“当代鲁班”都为自己的职业而骄傲,让每一位职业院校学生都努力为中国制造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网友“余筱嗳”:我也是一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已经工作三年多了。每天工作在中国制造业的第一线,是我作为一名职业院校学生最大的骄傲,我期待着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国的产品成为国际大牌,也让外国人成为中国品牌的粉丝。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做客我们的节目,与我们一起解读国礼“鲁班锁”背后的故事。这一把看似平常的“鲁班锁”凝结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精气神。它所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励志故事,更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的现实意义。职业教育的“中国梦”是由我们千千万万个“当代鲁班”的中国梦来构筑的,我们期待通过政府、学校、师生等各方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当代鲁班”,实现李克强总理“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升级的希望与要求,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产业链高端,共筑我们的“中国梦”。
感谢网友们收看本期节目,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