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的浮雕如同一把战场的利刃,上面,是英雄们孑然一身的壮丽。太多的苦难与太多的光荣无法锈蚀历史,那是一段属于城市的记忆。八年,当逃亡、鲜血、失散、饥饿终于成为过去,鼻息间焦灼的味道却依然让含着泪水的眼泪发涩。
时光老去了,但它无法覆盖凹陷的辙痕,每一座建筑,每一段路,每一处租界地遗留下的地名都是辙痕处的硬伤,记录着一个城市全体民众抗日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先队”在津成立,华北各界救国会迁来天津,发动群众抗日斗争,并组织敌后游击战;
在东火车站灯塔下,坚持抗战的 46位铁路职工被日军屠杀,铁路职工 2600多人拒绝为日军服务而自动离职;
日军强行接管第一、二、五、六天津电话分局和电报局。局长张子奇、总工程师朱彭寿和职工联合起来抗交;
裕元(今第二棉纺织厂)工人,反抗日军的侵略和压榨,放火烧毁该厂第一号仓库,烧掉 1000余包原棉;
耀华学校校长赵天麟召集租界区教育界 50多位中小学校长、教师开会,号召“爱国抗日到底,决不当亡国奴”,并通过三条决议:决不改原有的教科书;各校一律不买日货;各校增加军训;
各外国银行、商店,除中央、中国两银行以外,所开支票一律拒绝收纳;
塘沽装卸工人将 7吨重的汽锤由起重机上放落,砸断日本轮船的大梁,使装卸中断,延期起航。几天后再次制造日本货物列车出轨事故,使四节货车翻车。
……
胜利,让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与失散的故乡重逢,我们用手、用笑容、用欢呼彼此拥抱,我们用笔、用热泪、用影像记录下这个等候太久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