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天津 民生 津抖云 文娱 体育 财经 地产 IT 汽车 时尚 教育 健康 场景秀 文旅 工作室

【新闻背景】近期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不断受到质疑,有心的网友通过各种对比,提出该系列纪录片有抄袭的嫌疑,更有网友“打假”称该纪录片中所提到的拉提琴女孩家境并不贫困,她是导演公司旗下的艺人。承接《舌尖1》的良好口碑而一度席卷收视狂潮的《舌尖2》,怎么就突然成了各种质疑点汇聚的对象?其中又隐含着什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所谓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可见,纪录片最关键的地方就是“真实”。《舌尖2》被曝造假,正是被击中了要害:《舌尖》系列被定位为美食纪录片。

5月12日,植物学博士顾有容在网上发表博文,从植物学角度证明《舌尖2》第一集中的藏族小伙爬树取蜂巢的镜头疑似存在作假——攀爬的40米大树,与最后取蜜的树根本就不同,并且还有网友称,据《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7月25日的报道《西藏波密群众养野蜂收野蜜》,西藏波密以蜂桶养蜂,人们非常轻松就能收获蜂蜜,根本不需爬树,这也是当地人发家致富的好帮手;《舌尖2》第四集中的“学琴女孩”还被质疑是《舌尖2》导演邓洁及其丈夫陈磊公司旗下的签约艺人,遭节目组发声明否认,但真相仍缺位。要知道人们之所以会为片中人物与美食之间所纠缠的情感而感动不已,皆基于人们相信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充满代入感,感动是理所当然的。当人们发现这可能是“假”的时候,自然会觉得被欺骗,情感被消费。《舌尖2》因真实性受到质疑,动摇的是其纪录片最基本的属性。


其实如果我们以更广泛地去审视很多热播的电视节目,会发现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各种质疑。除了被质疑的《舌尖2》以外,产房真人秀《来吧孩子》被观众吐槽“消费隐私”、“重口味”;相亲节目的“假嘉宾”“假牵手”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电视节目的各种“造假”,其实是在“造节目效果”,以此助力收视率,结合当前我国电视节目的现状来看,在面对各种新媒体形式的节目的冲击之下,“不求真实只求吸引观众”的“唯收视率论”似乎是为求生存的无奈之举。但是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台,天然承担着“媒体公信力”的社会责任,无论所播出的是博君一笑的娱乐节目还是正儿八经的新闻资讯。毕竟,作为人们重要的信息来源窗口之一,电视节目在播出的时候,就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某些价值观,社会影响不容小视。电视节目在收视率与社会责任两者之间应该找到平衡,光盯着收视率,无视社会责任,会造成电视台公信力流失的恶果。

与此同时,观众的审美趣味也在不断提升,当电视节目的质量与观众的审美水平出现差值时,各种质疑自然纷沓而至。君不见各类“抗日神剧”无不被骂“瞎编历史”,被吐槽得体无完肤,最终被广电总局下令禁播。当观众对电视节目提出更高的要求的时候,从业者制作水平是否能满足观众的要求,也成为了电视媒体保持竞争力的最重要砝码之一。

《舌尖2》故事多美食少 采蜜镜头被指嫁接画面

摘要:《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播出刚过半,前三集在全国的上星频道的所有节目当中已超越了同时段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拿下收视率的第一名。高收视下,首试周播的《舌尖2》引发的话题和争议比第一季多得多,例如人文故事太多、部分片段被指抄袭等。【详细>>

《舌尖2》提琴姑娘被指“装穷”:每把琴40万元

摘要:《舌尖2》第四集提琴女孩沈子钰也陷入了造假的质疑之中。提琴女孩的母亲为了女儿学琴,竟然五年不见丈夫、连家人病危都不回去看一下,这样的故事桥段已经让网友们认为太过畸形,昨天更有网友“Cheka-机枪天使”公开微博爆料,连这样的故事也是编造出来的。【详细>>

“舌尖2”涉造假 电视节目屡遭质疑

摘要:今年4月份开始,《舌尖上的中国2》、《花儿与少年少年》、《来吧孩子》等节目相继开播,这些节目在热播的同时,也因内容等方面引起不少争议。对于这些话题,不少业内人和专家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详细>>

收视率与公信力的角力在电视行业仍未停止,“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趣味”与“难以经得起推敲的电视节目”之间的矛盾,是造成网上各种对电视节目吐槽的深层次原因。《舌尖2》被质疑,恰恰说明,电视节目不能吃老本,过往的名声不代表今天也依然适用。无论《舌尖2》是否真的存在造假行为,都应该作为电视节目的行业案例,时刻警醒着从业者们。

北方网新闻客户端 关闭
北方网网友一级病犯: 舌尖是不是应该又叫一起来找茬?
北方网微信网友留学僧: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纪录片能不能不造假?
北方网微博网友当老大: 一个到处假货的神奇过度,就这还纪录片?
北方网微博网友低头笑语: 怎么有那么多嘈可吐。。。还能不能安静地看个纪录片了。
北方网网友mskdy: 其实觉得。看看就好了啊。追究那么多也没啥意思。
北方网微信网友月亮点子: 我还记得他们吃到蜂蜜时哪个满足的表情。当然真的很让我动容。
北方网微博网友niddle: 一档本来好好的节目就因满足某些人的利益,私心糟蹋的面目全无,可惜了第一季的好口碑。
 
 
编辑:李彤
电视台市场化运作,收视率与广告营收挂钩是造成“唯收视率论”的主因。电视台在市场化运营的同时,更不能忘记自身根本!作为信源,真实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郑津
纪录片造假行为如果不得到纠正,就如同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不仅影响到自身声誉,亦会造成行业危机,其他纪录片也会受到影响。
 
编辑:包天墅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电视节目尝试造假、猎奇等方式来吸引观众眼球,虽然提高了观众收视率,但是变味儿的节目内容也在提醒着电视从业者应该时刻牢记自身担负的责任。
 
编辑:尹辰辰
《舌尖》不是娱乐节目,片中的闪光点该是记录下来的,而不是为了收视率“制造”出来的。“造假”让纪录片变成了电影,这让观众情何以堪?
 

新闻中心 邓坤伟

监制:梁宏峰
页面制作:李孝乐
内容编辑:郑津 邓坤伟
          尹辰辰 李彤 张麒麟
策划出品:北方网新闻中心
栏目热线:022——23601711

Copyright (C) 2000-201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