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支队伍管全部” 解决好下放和执法监督问题
主持人:访谈的最开始,我们提到了天津滨海新区把109颗印章变成了1颗印章,实现了“一颗印章管审批”。其实,天津除了“一颗印章管审批”,还有“一支队伍管全部”、“一个部门管市场”、“一份清单管边界”、“一个平台管信用”、“一个单卡管通关”五个改革中的亮点。“一支队伍管全部”,也就是将执法权力下放,将综合执法变为行政执法,权力完全下放到街镇,张教授,您觉得对街镇综合执法改革该如何评价?
张志红:对天津市所谓的“一支队伍管全部”,还是要稍微解释一下,它指的是天津市实行的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通过执法前移的方式,整合行政管理末端的执行力问题。过去社区有问题了,借助于街道,街道再找区里面来办事,现在区里面把执法资源下沉,在下沉的过程中由过去的行政执法简单“管”,变成和街道之间的力量结合起来,来实现以管理促服务、以服务促管理。
王军:“一支队伍管全部”,涉及权限下放,涉及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我觉得有两点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第一个就是综合执法的问题,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这个方略任务的部署当中,已经明确了这是今后的一个趋向,对城市管理要实行综合执法、综合管理,以解决所谓的“九龙治水”,即行政管理缝隙或者壁垒问题。
第二个权力下放,实际上就是政府的管理更加贴近群众。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政府的职能有两个新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一个是管经济,也就是市场监管,调节经济;还有一个是管社会,管社会生活。像刚才这个片子里的案例非常典型,这个餐馆有符合市场运营的条件、资质,符合市场经济法制的规则,但是它因不规范行为和居民产生了矛盾,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影响。这不属于市场经济管理的范畴,属于社会关系、社会矛盾化解的范畴。所以社会管理必须要接地气,直接面对群众、直面矛盾。我想这项改革是非常有现实意义和发展趋向意义的。
主持人:我们从采访中了解到,从8月份开始到12月份,经过4个月的试行,街镇综合执法改革半径短、反应快、效率高的特点逐步体现,有效地解决了执法难题,执法人员也从单纯的执法变为“服务+管理+执法”。这种模式推广的价值是什么?
王军:半径短,实际上就是直面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直接和社会群众近距离地接触,因此反应快。如果政府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社会问题,它不可能有快速的反应。现在的社会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快,所以政府的管理也必须要适应这个时代的特点。要快就缩短工作半径,也就是政府能够直面社会问题,要以更小的成本来获得更大的政府管理效应,对群众来说呢,就是更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防止这些问题对生产、生活造成困扰。我想这三句话,非常清楚地揭示出了这项做法推广的价值。
张志红:这种模式体现的是行政执法能力下沉和社会治理资源的整合,我们更多地希望以一种整体政府的方式来全面地处理各种社会问题,“一支队伍管全部”不代表政府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管了,而是在现有的职责范围下,街道能够处理的,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加以集中解决,以提高效率和政府的回应能力。如果想让这样的改革得到全面推广,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甚至是各个部门之间的一个职责范围。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所赋予的治理资源整合。但我们也面临着正式制度里面职责不清、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实困境,这个是需要我们多方努力、共同突破的。
主持人:在权力下放的同时,如何保障不发生“权力寻租”的问题,对权力高度集中的队伍进行有效监管呢?
张志红:大家会认为“一支队伍管全部”,那会不会有权力的集中,权力的集中会不会导致权力的腐败,我想这是对于整个运行模式中的一部分内容的误解。首先“一支队伍管全部”,是建立在自由裁量权更加明晰的前提下,也就是在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和法律法规比较明确的前提下进行的执法行为。当然了,怎么样进行监管,是这项制度得以被保持、被推广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想应该这样来做,在政府的透明程度逐步增加的情况下,开展对于这样一支队伍的全面监督,综合促成有效监管,当然还要给予合理的绩效评估,这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王军:关于执法权力监督,我想就“一支队伍管全部”或者是行政执法权力下放而言,要想更有效地规范好权力的运行,防止“权力寻租”,首先要用权力清单来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该管什么一定要明确。第二个就是要政府公开,也就是执法过程要公开。第三个就是社会去监督,群众是最好的评价主体,用绩效评估方法或者社会评价方法,对政府执法行为作出客观、公正、公开的评价,这是最有效防止“权力寻租”现象的方法。一句话,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个阳光就是社会的观察、社会的研究。
主持人:关于这次行政体制改革,我们的网友也是有很多的问题,想去寻求答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网友的提问。网友刘晓军:“我是一个一线的执法人员,‘简政放权’之后呢,执法力量下沉,我感觉自己管的事越来越多了,压力很大。我想问问专家,一线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哪些调整呢?”
王军:这个实际上是观念问题的转变,现在已经不能再用过去简单的“管”这个概念来理解。首先,现在是强调社会的自主发展空间,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提供服务。不是说什么事都是以你为主去管,而是以让社会自主遵循市场规则来规范行为。过去是政府为主体,现在是社会为主体,你把这个关系摆正了,这个观念搞清了,就能明确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如果还是什么都管,事无巨细都要你来管,那你肯定是忙不过来了,所以这个你一定要清楚。
张志红:这位刘晓军同志是非常有责任心的一线执法人员。目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于基层的行政管理人员来讲,所要面临的很大的问题是由政府本位要走向社会主体,要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共治,要学会与民服务,不是为民服务,这是非常大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不表明我们管的事越来越多,相反是使我们的管理更加顺畅,更加体现以民为本,服务民生更要体现民心。
主持人:网友刘歌强说:“‘一支队伍管全部’,是不是我们有什么事先找街镇,如果街镇管不了,我们又得自己乱找了,有没有一套衔接的制度呢?”
张志红:实际上不是把内部的协调完全放到这一支队伍上来,而是说在既有的制度框架和现有的行政管理流程里面所实现的末端整合,并非是对所有管理方式的全面颠覆,这个大家还是要注意的。
王军:关键是你的这个事儿是什么,是不是属于这个综合执法范畴的。因为这支队伍,它的职能定位、权限、权责都是非常明确的,有权力清单加以明确的。在这个范畴之内,你去找街道是没有问题的,肯定是由这支队伍来管的,不属于这个范畴的事情,还是应该按照事情的属性或者政府的职责范围来寻找解决的政府部门。所以现在不要笼统地讲,就像有困难找派出所,有些事不是派出所职责范围的,你找它就是不合适的,关键要根据事情,去寻找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帮助。现在强调社会自主,首先自己得把这件事情梳理清楚,然后再去找政府提供帮助,这样我想会更好地实现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