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管理:为何不见能源部
与此前传媒的预测不同,没有成立能源部,而是成立了两个机构:一是国家能源委员会,属于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另组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改委管理。
按中国官制,国家能源局应为副部级,而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公司则是正部级或副部级单位。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如此配置下,可协调各部委的国家能源委员会将发挥更多作用。
汪玉凯说,没成立能源部,是因为诸如电力、石油、煤炭等部门改革进程不快,所以先组成高层次的协调机构和能源局,进行初步的整合。不过汪认为,能源部将来还是会建立的,不过只是时机问题。
此前,中国的能源管理体制弊端已显现。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董小君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能源管理机构多次改革,但能源管理不但没有强化反而被削弱。
而能源监管格局更是“五分天下”,宏观调控乏力,使能源管理陷入一个怪圈:能源紧张时便加强管理和追加投资,反之便放松管理,限制能源生产,从而再度出现能源紧张局面。
此外,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能源综合管理机构,中国在国际能源竞争中处于被动位置。“例如,由于缺乏石油储备战略研究,以至于在国际石油价格处于低位时没有增加石油进口;而在国际石油价格暴涨时,大量增加石油进口。”
她也举例说,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机制里连1%的权重都没有,这与在国际合作中没有统一的对外机构有关,以致一些国家想与中国进行能源合作时,都不知找谁,错过很多国际合作机会。
董认为,改革后的国家能源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与能源行业的综合协调,成为其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董小君说,此次改革对尽快建立国际石油储备、保障国家石油安全起着重大作用;同时会通过国内企业联手采购,改变对国际油价的被动接受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