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和信息化部”:过渡?
此次真正“全新”的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囊括发改委工业司、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国家烟草专卖局等。据称该部编制将达600人,办公地点不出意外仍在老信息产业部。
而之前有些神秘的国防科工委则成了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别看这么多电脑都在我们国内生产,我们赚了多少钱?这是一个高附加值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顾平安3月10日于《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整合工业行业管理体制和部门》。
顾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我们讲的工业化是‘大工业’,不是狭义制造业,它不仅融合工业生产,还包括上游研发、下游流通等,由此中央政府不能回避的问题是,要从宏观上管理工业行业,推进信息技术和工业行业的融合。而信息产业部只是一个部门,它要推动这项工作是很困难的。”
至于国防科工委也被合并进来,顾说,这是因为国防科技工业的研发、生产与建设以及军工企业的战略重组等重大问题,都需要加强产业融合与产业配套。
面对成立主管工业化部门有计划经济色彩的质疑,顾解释说,新部门不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工业管理方式的回归,“它肯定是一个宏观的、整体的、指导的,不是直接干预市场的,更多的是一种服务。”
亦有专家指出,此次的工业与信息化部不过是过渡方案,只符合当下国情,而发达国家并无类似的“大工业”部门。不过顾平安强调,中国毕竟还是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