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话题
关键词:
  教育部出台新规:班主任有权适当批评教育学生
  针对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工作量、待遇以及教育学生等方面强化了班主任的权利。其中引人注目的一条是: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这是教育部继2006年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之后,再一次强调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连班主任拥有对学生进行正常批评教育的权利,也需要《规定》加以强调,恰恰表明当前学校教育已经发生某种异化。
   以文件形式强调批评权只是“应景”——
  允许老师批评的规定早就有,但一直缺乏依法治教的环境——提高班主任的地位,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仅仅靠发《规定》,是难以奏效的。班主任不敢批评学生、一味放纵学生,不是因为没有规定,而是因为学校的自主办学空间有限,同时缺乏依法治教的环境。举例来说,班主任老师批评学生之后,学生回家告状,家长兴师动众找上门来,甚至找到教育管理部门,学校领导往往会从息事宁人的角度,无原则地批评班主任,让班主任道歉,久而久之,班主任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点击观看全文
  近期,“体罚”,“心罚”的条文又被过度解读——虽然法律赋予了教师一定的批评教育权,但对于违纪学生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批评教育方式,相关法律并无明确具体地规定,从而导致教师在学生的管理上无所适从。相反,倒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的“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条文被过度解读。于是,教师对严重违纪学生罚站被称之为“体罚”,批评教育几句更是被扣上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罚”的大帽子!打不得、骂不得、开除不得,不夸张地说: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已经苍白得只剩下一张只会进行“正面教育”的“嘴皮子”!【点击观看全文
  于是,教师批评权“被应景”——教师既需要为升学率负责,又要为应试教育顽疾承担恶名,既需要勉力实施素质教育,又要满足各方对于考试成绩的要求。在此之下,教师从教书育人的身份蜕变成了活脱脱的“服务人员”。家长对教育阳奉阴违的做法产生厌烦,对以教师为主的学校常态性的不信任。因而,学生在学校稍微出点事情,家长就把对教育制度的气,全部撒在了教师身上。而教育管理层则为了平息家长的愤怨,也把问题归结于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教师成了家长和教育管理层这个“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教师难当、师严难拾则是必然。【点击观看全文
   教师批评权“被应景”警示我们,教师已经失去了“批评权”——
  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还远没有形成——如果说,加强德育教育是出台《规定》的根本目的,提高班主任待遇则是《规定》的核心,所谓“有权批评学生”不过是很微观的一个方面,却超越主题成为新闻关注的热点,其实颇耐人寻味:一项教师的基本义务何以要以权利形式再次强调呢?对学生的适当批评,本就是《教师法》的要求,却需要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重申,这恰恰是一种巨大的反讽,它事实上警示着我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还远没有形成。【点击观看全文
  学校已沦为“学店”——教育的种种弊端,总根子是教育的异化,即教育被商业化(“教育产业化”是一个比较含蓄的说法),走上了“利益最大化”的歧途;学生和学校的关系,是顾客和商店的关系:我交学费,你给成绩。学费标准是你定的,再高我也得交;既然交了高昂的学费,就要物有所值,我的孩子成绩不好,唯学校或教师是问——学校已沦为“学店”。这样的“教育”环境,实际上已经剥夺了教师批评学生的权力——谁见过营业员批评顾客的?【点击观看全文
  老师们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看似很荒诞,实际上却不是罕见的现象。2008年6月,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的两名学生在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某某因为未加以制止而被称为“杨不管”。这种“不管”背后其实存在隐情,就在“不管”事件发生的半年之前,这所学校还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血案。一名姓刘的学生用菜刀砍断了班主任的4个手指,原因竟是前一天下午该学生上学迟到后被老师批评。更为惨烈的事件发生在2008年10月,两名教师之死都与批评学生有关。10月4日,山西朔州23岁的教师郝旭东被学生李某捅死在教室;10月21日,浙江缙云31岁的女教师潘伟仙被学生丁某掐死在家访途中……【点击观看全文
   简单以文件形式强调批评权,是远远不够的——
  学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别让教师在学校领导与家长之间两头受气——进一步需要追问的是,为何学校领导会不坚持原则,而批评实行批评教育的教师、班主任?为何家长会动不动就对学校、老师“兴师问罪”?这其实与学校的管理制度密切相关。现今的中小学,虽是教学单位,但却有着较强的行政色彩。学校办学要听命上级管理部门,同时要接受上级管理部门各类行政评估、评比;校内实行行政领导一把手决策,没有教师委员会与家长委员会,这种治理结构,导致教育者的权利无法通过教师委员会保障,受教育者权利无法通过家长委员会合理表达,教师往往在学校领导与家长之间两头受气。【点击观看全文
  教师要掌握教育的艺术,让学生在受批评教育时,也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教育的原初解读是教化育人,教化是除了分数测试、批评之外的内心沟通、教育模式多元化创新,育人是培养心灵与体格健全发展、对学习敬而不畏并从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下一代人。教育要尊重和维护学生内心与人格成长完善、让学生获得学习乐趣。【点击观看全文
  教育管理部门要严格规范教师的惩戒行为,防止批评教育变成伤害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无论在亚洲还是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都制定有完备的教育处罚制度,详细规定了处罚的标准和尺度。例如,韩国有《教育处罚法》,对违纪学生的处罚规定得非常明确,如女生打小腿5下,男生打小腿10下,并对处罚用具的材质和尺寸作出具体规定。这样,让师生都做到心中有数,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保护。【点击观看全文
>>>更多<<<
  一个全局性、系统性的教育生态问题,在教育部官员看来竟然如此简单,发一个文件,出台一个规定就解决问题了,这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联想到前几天黑龙江出台《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父母有“制止早恋”的责任,真是一个比一个雷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本期编辑:王卿 2009.08.27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