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向全市人民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说明
《天津市中心城区“一主两副”规划设计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7月13日至22日,《天津市中心城区“一主两副”规划设计方案》等六个规划设计方案通过新闻媒体、规划展览馆展示等方式公开向全市人民征求意见。在此期间,4万余人次参观了此次公示,共收到信件、电子邮件2691封,电话2743个,现场留言1942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座谈会意见150条。市民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平均98%的市民对六个规划设计方案和本次公示活动表示满意。
市委、市政府对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责成规划部门逐条进行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对公示方案进一步深化完善。


《天津市中心城区“一主两副”规划设计方案》意见来源及满意度调查
小白楼地区城市主中心
经过整理,《小白楼地区城市主中心》(以下简称《小白楼主中心》)形成意见349条,这些意见总体上都对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中,提出修改意见120条。在修改意见中,有30条将在《小白楼主中心》深化完善工作中采纳,有61条将在下一层次规划中研究落实,有29条将继续深入研究。
一、采纳的意见和建议
这部分意见和建议共30条,归纳为五个方面,包括: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特色及景观、风貌保护、交通市政。
(一)功能定位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解放北路、小白楼等地区的功能定位应各有侧重,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针对上述意见,《小白楼主中心》将作如下深化完善: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小白楼重点发展商贸、办公等功能,南站重点发展办公、娱乐等功能,解放北路重点发展金融、办公等功能,和平路、滨江道重点发展商业、商务办公等功能。
(二)空间布局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城市主中心海河沿岸的建筑应严格控制高度及退线,为市民提供尺度舒适的开敞空间。
针对上述意见,《小白楼主中心》将作如下深化完善:《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天津市中心城区主要河流、公园及历史保护区周边建筑高度控制导则》规定了沿河流两侧高度控制区内的建筑退线和檐口高度。
(三)特色及景观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应注重城市主中心特色空间的设计,增强可识别性;在城市主中心旧区改造规划中,应加强绿化用地的比重;城市主中心海河沿岸在考虑防洪措施的同时,还应设计风格多样的亲水平台。
针对上述意见,《小白楼主中心》将作如下深化完善:在规划方案深化工作中将突出城市主中心的特点,注重可识别性街区或特色建筑的规划设计;规划增加多条通向海河的绿化通道,使海河独特的自然风貌与城市内部连接,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地区环境品质;海河上游的堤岸环境建设既满足城市的防洪要求,又充分考虑市民的亲水需要,形成功能与景观相结合的堤岸景观效果。
(四)风貌保护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在城市主中心旧城改造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如解放北路地区)的保护范围。
针对上述意见,《小白楼主中心》将作如下深化完善:在下一步规划深化工作中,严格划定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并根据控制强度不同,划定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对区域内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等进行严格控制。
(五)交通市政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加强对繁华地段道路的综合整治;重视城市主中心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
针对上述意见,《小白楼主中心》将作如下深化完善:规划分期分批对城市重点路段进行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和完善提升;根据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城市主中心将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通过,并将在主中心范围内合理布设轨道站点。
二、在下一层次规划中采纳的意见和建议
这部分意见和建议共61条,主要是针对海河两岸重要节点的规划、市政管线规划等问题提出的意见。例如:海河两岸地区规划布局应统一考虑,对于重要节点应重视规划实施;在地下管道的敷设及设施配套上,应为适应未来发展预留空间等。
针对上述意见,规划部门将在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市政管线等下一层次规划中,进一步研究深化落实。
三、需要继续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这部分意见和建议共29条。例如:建议小白楼城市主中心东侧范围由七纬路扩展至八纬路;应加强地铁6号线与小白楼地铁站的联系;希望海河东路建成地下隧道,地面规划林阴大道或带状公园等。
针对上述意见,规划部门逐条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将继续深入研究,充分论证这些意见和建议的可行性。
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
经过整理,《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以下简称《西站副中心》)形成意见770条。这些意见总体上都对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中,提出修改意见227条,在修改意见中,有122条将在《西站副中心》深化完善工作中采纳,有49条将在下一层次规划中研究落实,有56条将继续深入研究。
一、采纳的意见和建议
这部分意见和建议共122条,归纳为五个方面,包括:规划定位、功能布局与空间形态、景观环境、交通市政、历史文化保护。
(一)规划定位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规划定位上应突出自身特色,与小白楼地区城市主中心、天钢柳林地区城市副中心、于家堡金融区等地区实现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竞相发展。
针对上述意见,《西站副中心》将作如下深化完善:西站副中心定位为以交通枢纽为发展引擎,凸显水岸特色、天津风情的现代、高效、生态的综合型城市副中心,实现与其他城市中心地区的错位发展。
(二)功能布局与空间形态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规划总部基地,吸引大量国内外企业总部进驻;对建筑高度进行合理控制,形成优美的城市形态;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创建宜居城市。
针对上述意见,《西站副中心》将作如下深化完善:在北运河东岸规划布局企业总部会所,吸引国际企业总部机构进驻;严格控制滨水地区建筑高度,在总体上形成“中心高,周边低,中间过渡”的高度分布特征,体现优美城市轮廓;在核心区的次要街道规划设计中,营造宜人的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景观环境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沿河岸规划设计步行道路和优美的景观,方便市民亲水休闲;沿河岸规划服务休闲设施,设立宾馆、商店、沿街商铺、公园、休闲娱乐场所,并建设标志性观光建筑,使之成为西站地区的亮点;充分利用子牙河畔原有植被,保持自然景观。
针对上述意见,《西站副中心》将作如下深化完善:在四河六岸沿线规划景观步行道,打造宜人的亲水空间;沿北运河与子牙河岸规划休闲娱乐和商业服务等功能,并在休闲商务区的滨水地段建设特色鲜明的标志性建筑;充分保留子牙河沿岸的原有植被,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的景观设计,提高河岸绿化覆盖率,形成环境优美、亲切宜人的沿岸景观。
(四)交通市政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借鉴伦敦地铁枢纽的开发模式,进一步强化地下交通枢纽功能,减少交通枢纽对地面城市风貌和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加强西站南北广场的交通联系。
针对上述意见,《西站副中心》将作如下深化完善:规划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将途经西站枢纽的三条地铁线与铁路、长途汽车、公交的换乘区域设置在地下,减少对城市景观、地上交通等的影响;通过地下自由通廊,西站枢纽南北广场实现便捷的步行交通联系。
(五)历史文化保护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原貌修缮老红桥,打造红桥区历史景观,规划中要重视文物建筑的保护,妥善保护好西站老站舍等历史建筑。
针对上述意见,《西站副中心》将作如下深化完善:在规划中保留老红桥并进行原貌修缮,平移西站老站舍并进行修缮,保护历史人文景观,留存珍贵的城市记忆。
二、在下一层次规划中采纳的意见和建议
这部分意见和建议共49条,主要是在《西站副中心》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的具体问题。例如:建设与招商紧密结合,改造提升铁路沿线的环境景观,配置公厕和垃圾回收站点等公共设施,加强道路标志的建设与管理。
针对上述意见,规划部门将结合正在和即将开展的分期开发规划、环境整治规划、市政设施规划、交通专项规划等下一层次规划,进一步研究深化落实。
三、需要继续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这部分意见和建议共56条。例如:将项目名称改为西站西沽地区城市副中心;将北辰区纳入西站城市副中心范围;将西站地区定位为城市主中心等。
针对上述意见,规划部门逐条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将继续深入研究,充分论证这些意见和建议的可行性。
天钢柳林地区城市副中心
经过整理,《天钢柳林地区城市副中心》(以下简称《天钢柳林副中心》)形成意见405条,这些意见总体上都对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中,提出修改意见161条,在修改意见中,有43条将在《天钢柳林副中心》深化完善工作中采纳,有95条将在下一层次规划中研究落实,有23条将继续深入研究。
一、采纳的意见和建议
这部分意见和建议共43条,归纳为四个方面,包括:功能定位、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市政交通。
(一)功能定位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规划方案要有前瞻性,注重连续性,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应强化该地区的会议展览功能,使之成为全市会展业的重点地区。
针对上述意见,《天钢柳林副中心》将作如下深化完善:规划重点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海河为中心,分期逐步发展建设,为城市的发展留足空间;建设面向国际的综合会展中心和服务配套区。
(二)规划布局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海河沿岸规划以休闲娱乐、商业服务功能为主体,配以少量居住功能;规划建设地标性建筑。
针对上述意见,《天钢柳林副中心》将作如下深化完善:在海河两岸风情带的规划布局上,按照“一核两翼”的总体布局,以会展中心为核心,沿河两侧合理布置商业、商务、餐饮、娱乐、居住等功能;将综合会展中心作为地区标志性建筑进行重点建设。
(三)建筑设计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沿河的滨水建筑应高度适宜,富有变化;在屋顶颜色的处理上,不应整体都是红色,应更加丰富;在体现欧式建筑风格的同时,应更好地传承天津历史文脉,美化城市形象。
针对上述意见,《天钢柳林副中心》将作如下深化完善:沿河建筑以三至六层为主,注重建筑整体高度的变化与宜人尺度的塑造;在屋顶颜色的处理上,整体上以红色屋顶为背景,标志性建筑与核心建筑采用金色屋顶,寻求统一中的变化;规划中的建筑突出近代天津历史文化特色,从天津小洋楼建筑中提取风格,同时借鉴欧式经典建筑形态,体现天津大气、洋气的城市风貌。
(四)市政交通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加强该地区与小白楼城市主中心和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在交通方面的联系;海河两岸以步行通道等慢行系统代替机动车道,方便市民亲水,建设休闲生态的开放空间。
针对上述意见,《天钢柳林副中心》将作如下深化完善:通过强化区内路网与城市快速路网的联系,以及建设城市轨道,保证多通道与小白楼地区、西站地区等城市重点地区的快速网络化连接;在海河两岸规划建设以步行景观道为主的道路,并设置休闲活动场所,突出亲水性。
二、在下一层次规划中采纳的意见和建议
这部分意见和建议共95条,主要包括桥梁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落实的具体问题。例如:跨越海河的桥梁延续狮子林桥、北安桥等桥梁的设计理念,形成自身的特色和风格;相应增加如音乐喷泉等景观设施;在建筑形式上,应体现现代欧式风格。
针对上述意见,规划部门将结合即将开展的跨海河桥梁设计、堤岸景观设计、建筑单体设计等下一层次规划,进一步研究深化落实。
三、需要继续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这部分意见和建议共23条。例如:将河东区海河以北天钢原总部、轧钢五厂等地块纳入都市商务区;不采用欧式建筑风格等。
针对上述意见,规划部门逐条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将继续深入研究,充分论证这些意见和建议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