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天津“两会”1476件建议、提案全部办复
天津市办理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专题报道之一:关注医疗保险
天津市办理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专题报道之二:关注食品卫生安全
天津市办理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专题报道之三:关注食品流通环节
天津市办理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专题报道之四:关注夏季高峰用电问题
天津市办理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专题报道之五:关注校园网建设
代表、委员共话热点:居民储蓄如何转化为投资
[编者按]在新形势下,为了支持和促进各级人民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建设依法行政、高效便民的人民政府,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天津电台新闻台、北方网和市政府建议提案处理办公室,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的有关工作部门,多次协商、筹划,推出了“建言议政--天津市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专题报道。本期的话题是:应该如何纪念天津设卫建城600周年?您可以通过北方网浏览该系列报道,也可以收听天津电台新闻台(调频97.2兆赫中波909千赫,节目播出时间:每周一早7:30--8:00首播 晚19:30--20:00重播)。
“纪念天津设卫建城600周年”的建议提案最早是在2002年的市人大十三届五次会议上,由航鹰、宋安娜、张春生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来的。2003年的市“两会”期间,又有多位代表、委员提了这方面的建议和提案。近日,记者与市人大代表航鹰、宋安娜,市政协委员万新平和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罗澍伟、方兆林等就“如何纪念天津设卫建城600周年”这个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
记者:为什么要“纪念天津设卫建成600周年”?纪念的意义是什么?
航鹰:我在想600周年我们提出这个命题的意义是什么?是因为要借这个契机把天津的历史文化定位搞明确,从而达到振奋人心,让天津人恢复一种文化自豪感,提高凝聚力。纪念600周年应该是一个把天津的文化定位恢复到应有的历史地位,来彰显天津历史的辉煌,通过彰显历史的辉煌来为当今天津的城市建设和当今天津的经济服务。
记者:纪念天津设卫建城600周年,就要回顾600年的历史,但是回顾的着眼点是什么?也就是说,站在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去看过去的天津?哪些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万新平:整个活动我主张搞成一个对群众的宣传教育,让群众认识天津,热爱天津。现在我觉得对天津包括干部群众还有很多认识不够的地方。包括天津的历史,包括天津建国以来发展的一些经验教训。怎么更正确的把一些历史给干部群众说清楚,这里有专家的责任,也有媒体的责任。现在媒体上一些已经办的600年的专栏和文章,有些东西是误导,不太科学的东西。这点我想怎么在纪念600周年的过程中宣传一些科学的、文明的东西。其实天津特别是在近代一直高举科学文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罗先生他们都知道,也写了很多。天津有很多亮点,是走在时代和中国近代化的前列,有很多积极的作用。这些东西宣传的不够,有些也不太准确。我希望得有引导,特别是对青少年。咱这个纪念600年虽然是回顾600年历史,但是着眼点是什么?着眼点是更好地建设现在的天津,理解现在天津的发展是过去历史的一个继续,不懂天津历史就不懂天津现在建设成这种程度是很不容易的。中国任何一个城市没有天津这么艰难曲折的。跟北京、上海、广州都不可比。这里面有很多历史的原因。这都需要专家们做一些研究。现在好多评论或文章有两个倾向,一个是俗化的倾向,把天津文化整个一个低俗化,还有一个就是非科学的倾向。结果造成很多对天津发展的误解。有的给天津定位叫“市井文化”,这种定位跟咱们市里提高文化品位的定位都不一样,而且跟天津实际情况也不一样。
罗澍伟:咱们设卫建城600年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机会。当然就中国来讲我们几千年的城市都有。我们那时给天津城市定位就是它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说天津是历史文化名城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近代历史文化名城,我们是通过1860年开埠以后,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由一个府城和县城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和港口贸易城市。我觉得这个过程非常值得我们总结探讨。我觉得咱们纪念“天津设卫建城600年”,一个是历史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遇,第二它是在我们天津改革开放以后经过20多年全市上下艰苦努力,取得了城市建设决定性胜利,现在又开始了“三步走”的情况下,我们纪念天津设卫建城600年。应当是我们回顾历史,认识现实。总结我们历史上的辉煌,推动天津今天城市的发展。还有一点我觉得纪念600年,应该特别突出去年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因为在这次会上,立昌书记第一次全面总结了天津文化特色,这就是先进性、多元性和包容性。我想这应该是天津600年文化的主流。第一就是他的先进性。如果我们设想我们天津就是在一种码头和市井文化支持下,能不能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成长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和工商业贸易城市,我想没有这种可能。现在我们特别强调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一定是有一种先进文化作为主流支撑我们城市的飞速发展。第二就是它的多元性。从历史上天津文化就是多元的。这里面既有南北文化的交融,又有东西文化的荟萃。我们有很传统的民族文化,又有很先进的文化,两种文化和平相处而且从不矛盾。这就说明天津城市的兼容性。换句话说,21世纪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文化的世纪,如果文化落后这个国家就永远发达不起来。我们必须努力赶超先进文化,同时建设自己的先进文化。我觉得我们整个的纪念活动就立足在第一宣传天津,第二不仅仅让天津老百姓而且让国内外都重视天津,第三应该看到天津过去的辉煌,并且注意到天津现在发展的潜在力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够了,必要的一些活动可以组织,但是一定要落到实处,不能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我们要搞那些和我们的城市地位、城市形象相符的、能够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带有我们城市文化先进性的东西,这些东西应该大力宣传。
记者:在这个大的原则下,纪念活动有哪些具体内容呢?
航鹰:我第一个建议,这次600周年的纪念活动文化含金量部分不能继续炒冷饭,而且最可怕的是以讹传讹。我举一个特别可气的例子,到现在,人家就非得说起士林建店于1901年,非说老起士林当过八国联军士兵还是威廉皇帝的御厨。我说了多少遍了,起士林在天津建店于1907年,我在德国访问了起士林的儿子,我有原始照片为证。它既没有当过八国联军士兵也没有当过威廉皇帝的御厨,这都是街谈巷议杜撰下来的,于是就这么传。我以这个例子为名是说一定要起码忠实于历史,不要让国外笑话天津。今后的历史文化研究我觉得应该以600周年为契机甚至是起点。再一个我刚才说到为什么说他的意义在于给天津文化定位,究竟什么是天津的主流文化?我们总结了一个百项中国第一、百年中国看天津的材料,其中很多项第一都能说明这个问题。咱看当年的天津地图,被扩大了的租界相当于老城的八倍。应该我们可以响亮的打出中国近代外交第一城。经过这几个月的研究(我们发现)有53个中外条约在天津签署,有20多个国家的领事馆(在天津)。所以600周年我觉得我们第一个就是中国近代外交第一城。再一个就是天津的北方金融中心,我们最近通过外文资料现在已经搞到了天津近代金融中心的形成和46家银行名录。这里面有外资银行21家,合资银行7家,华资银行18家。还有就是天津曾经是北方外经贸中心。罗先生也提过美国南北大铁路上所有的皮件都是天津提供的,打外经贸的旗,对天津当今的外经贸和招商是有直接意义的。还有就是万国建筑博览会,它真正今后的意义是通过风貌建筑游来促进天津的历史文化旅游。市里搞一些外事活动,邀请一些国家的哪怕是驻华使节呢,逐渐访问天津,把咱们这些事宣传给他们。大约两周前意大利大使来了,现在欧盟驻华使团的团长已经口头同意表示愿意来天津参观。我的意思是说从现在开始不必等到12月份,拉开档,今年外事活动应该热闹点。
记者:据了解,现在不仅我们自己在纪念天津设卫建城600周年,国外有关方面也给予了关注和支持,是这样吗?
航鹰:最近我们有一些比较大的进展,一个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赠送给我们8盒微缩胶卷,一共5000页,1860年到1906年的美国驻天津领事馆的全部档案。我们请北京前外交联谊会的退休外交官们集体包走(翻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要下大功夫搞清楚天津跟国外究竟是什么关系。
罗澍伟: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部办了一个天津600年的展览,据我们知道这是海外唯一一个纪念天津600年的展览。如果在美国找研究上海的人大把抓,但是研究天津的人寥寥无几,就那么几个。我想反映出天津确实还不被世界认识或者认识很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天津开始被人认识,就是不仅我们自己宣传天津,国外也在宣传天津。
记者:看来天津设卫建城600周年这件事的影响已经很大了。那么,代表、委员有没有提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或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航鹰:有20多个国家的领事馆(在天津),我现在按图索骥上街照相去,应该找到第10个,我那天一看天好,兴致勃勃带着相机就去了,到那一看一个门牌没有了,都变成一大片绿地了。也就说这是一项抢救工作,晚一点没有了。
宋安娜:应该利用600周年做一项建设性的工作,就是普查,普查什么东西呢?以前咱们文管所都是(给)文物挂牌了,这个地方不能拆了。但是现在通过近些年对天津史的研究,特别是天津近代史的研究,有许多地方很有意义但是没有挂牌,大家也不知道,拆了也就拆了,找去一片绿地了。他想做中国外交第一城,然后外交领事馆全都拆没了,就没有物质基础了,没有支撑可以做了。比如说我在做“天津犹太人”这个项目时,有几个地点都非常可惜地给拆了。现在一个犹太教堂开始沉降,然后旁边有一个原来的群众艺术馆,那是犹太人自己盖的俱乐部,那个拆掉了。去年我还带着一个天津老犹太看他小时候在天津上学的校址,在解放路上利华大楼下边,有一个三层的楼房,住得非常杂的一个大杂院,但是它有意义,一个是他们自己盖的犹太中学的校址,基本所有(在天津)的犹太孩子都在那里受教育,还有院里的一排小平房,是天津贝塔的总部,贝塔就是以色列利库德集团的青年组织,现在他们政界的许多人都是从贝塔走出去的。所以也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那天我从那过,没了,一片平地。解放路不会有荒地,肯定还会盖东西,但就是连知道都不知道第二天早上去看就没了。我就感觉普查非常重要,应该做一个新的普查。立法不止保护那些50年前挂牌的东西,应该保护这次通过600周年这么大的一个普及研究活动新发掘的东西。我提出一个观点叫新文物概念。就文物可能是明清的、民国的,可能连民国的都不算。我说的新文物是什么比如李霁野、梁斌、孙犁、马三立、骆玉笙,这个档次的文化名人,天津拥有很多,许多大城市象北京、上海它不见得拥有这么一批人。但是这么一批人的文物在陆续的流失。比如河北在做孙犁的,上海把李霁野的东西拿走了,梁斌的研究会自己在做。
方兆林:象刚才讲的很多东西现在还没来得及研究就已经没有了。在浙江开会,全国政协推荐《浙江日报》采访我,讲天津怎么保护名人故居的,我给他们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当时怎么把大直沽天妃宫遗址保护下来的,另外一个就是造币厂遗址现在正在保护。他们觉得很生动,可是咱们也只能说到这为止,实际上咱们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刚才安娜讲的这个普查的问题,我也想到了对风貌建筑的保护这是一个很实的问题。为什么说要抓这个问题,因为你在宣传天津600周年,在讲着600年的辉煌,如果把有些东西都拆掉了,你让人看什么?他的载体没有了。可拆可不拆的先别拆。历史文化名城它就是载体,没有这些东西了就不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了。我们接触的一些外国友人都疾声呼吁好好保护好这些老房子。这也是一种稀缺资源,不可再生。现在讲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发展,讲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文化资源也有稀缺性,这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历史文化名城立法确实非常重要,全国政协9月份准备在这开一个“名人故居保护现场会”,他们去年来考察后觉得天津做的还是不错,一个是保护的挺好,另一个措施上比如说挂牌,除了文物部门挂牌,旅游部门和其他一些部门挂牌,觉得这个方式非常好,人家觉得是条经验,所以要在天津开现场会。我们现在也在为筹备这个会努力。但我们想光开会还不行,确实得赶紧出台地方性法律法规。因为我问了一下,全国很多城市都有,这回会议上我们就准备让各省市把他们本地的法律法规全部带来,我们搞一个文件汇编,这对全国都有益处。
欢迎继续关注“建言议政--天津市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