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能源局如何避免换汤不换药
南方周末:这种认识进步体现在哪方面?
韩晓平:首先,国家已经认识到能源涉及经济、外交、资源等多领域多部门,必须从高层次上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制度设计者看到了能源系统管理混乱的主要问题,并着手逐步解决这个矛盾,这是一个重大跨越。
另外,能源管理是个长远问题、宏观问题、多元的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国家发展战略及规划、投资、价格等宏观政策和手段,促进能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国家必须通过市场化改革循序渐进地从体制上、机制设计上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就是对发改委的权限的约束。发改委要从具体的审批中抽身出来,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天天算计炸了几个小煤矿,炸了几个小电厂。应该更加关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改进规划和产业政策管理,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去优胜劣汰。这些权限的限定对能源行业来说,是很大的进步。
南方周末:从国家能源局的具体设置方案上,你怎么看待目前的这种机制设计?
韩晓平:过去核电是游离在能源管理之外的,核电的发展举步维艰。此次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核电管理职责划入国家能源局,这是对核电长期发展的一种有效支持。但是接着出现的问题则是,国家能源局和国家能源委员会、发改委之间是什么关系?
虽然规格上,国家能源局升了,但是依然隶属于国家发改委管辖,特别是能源价格的管理还在国家发改委,这又制约着国家能源局直接利用价格杠杆的职能发挥。现在看,新的能源局依然不是一个直接承担管理责任的主体,我们担心发改委不管项目审批了,新能源局是不是继续这种管理模式。新能源局再大,人再多,依靠项目审批来管理的模式如果不靠制度创新、机制设计的管理模式所取代,就很可能是换汤不换药。
还有,煤炭安全问题依然无法在现行的能源体制设计框架中解决,安监总局只能亡羊补牢,却不能利用能源系统的机制设计一劳永逸。国家安监总局缓减了煤炭安全事故,但又带来煤炭供应短缺,对满足工业发展需求形成矛盾。过去我们认为是煤炭价格问题导致安全投入不足,现在国内煤价早就超过国际市场,事故还是不断发生,说明是机制的问题不是价格问题。还有,节能减排也无法得以解决,如果不建立一个市场化的长效交易机制,节能减排就会演变为一场形式上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式的政治运动。
南方周末:您如何看待未来能源部的命运?
韩晓平: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一次改革都不可能一步到位,我们将根据不同时期,来解决不同阶段遇到的主要问题。今天不成立能源部并不意味着将来不成立能源部,随着中央以及各界对能源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一个独立承担管理责任的能源部迟早还会成立,而且未来应该考虑组建能源环境部,这是一种更有效的制度设计,一些将能源环境整合管理的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尤为出色。只有将能源环境一并兼顾的管理机制,才可能更加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通过制度设计实现对化石能源消耗的不断下降,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
|